轻舟智航于骞:人类梦想自动驾驶几十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近( 三 )


不管是Robobus或者是其他赛道 , 很大程度上会涉及两个问题 , 一方面是市场落地的时间谁更快 , 另外一个就是空间谁更大 。 从目前商业化落地的两个重要的方向来讲 , 一种是通过体验角度的方式 , 比如像特斯拉就通过自动驾驶的能力加装在私家车上 , 使驾驶体验变好 , 另外一种是通过效率提升的方式 , 通过把人完全去掉 , 真正实现完全无人驾驶 , 使成本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 通过把人从驾驶位置取代出来 , 来实现价值的体现 , 这两方面都是自动驾驶商业化的两个大方向 。
这两个方向都有很多的应用场景 , 我们认为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未来的空间会非常大 , 如果实现完全无人驾驶更广泛落地 , 对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出行结构都会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 在出行领域 , 很多都可以数字化 , 但是驾驶员角色是非常难以数字化的 , 一旦实现了完全自动驾驶 , 司机的角色就可以完全的数字化 , 对出行的改变是根本性的 。
Robotaxi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 但它的难度非常高 , 5年甚至10年才能普及 , 落地周期会非常长 , 也非常有挑战 。
我们推出Robobus的应用场景 , 是面向开放道路 , 和Robotaxi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 但是相比Robotaxi , 它的ODD(设计运行域)更小一些 , 速度相对慢一些 , 就能够更快实现商业的闭环 。 尤其中国的轨道交通非常发达 , 对整个出行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 但是从轨道交通下来以后 , 短途的出行并不是特别好 , 不管是传统的公交或是私家车 , 甚至是共享单车 , 这方面都有很多的问题 。 所以我们推出Robobus产品 , 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密度高带来的短途多人出行的痛点 , 这是非常适应中国国情的 。
随着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 , 政策会不断放开 , 关键的传感器、计算平台的能力提升 , 使得量产车型上的自动驾驶体验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 我们的终端用户不单单满足单点的自动驾驶能力 , 更多希望完整的更加顺畅的良好体验 。
从这点来讲 , 我们认为前装量产有一个非常大的机会 , 能够在更广泛的场景上验证我们的技术 , 积累我们的数据 , 服务更多的应用场景 , 在横向方面能够得到很大的拓展 。 同时在一些相对比较小的ODD场景下 , 一定范围之内可以实现完全的无人驾驶 。 两方面同时努力 , 将无人驾驶最终带进现实 。 所以我们在这个时间点提出“双擎战略” , 很大程度上是适应市场和行业发展自然的选择 。
第一电动:此前一些投资人跟我们交流的时候表示 , RoboBus都是2G(政府客户) , 想象空间小 , 经济账难算 , 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于骞:在Robobus领域里面 , 我们很大程度上开创了面向公开道路的Robobus这么一个品类 , 很早以前大家把所谓的无人驾驶小巴都是想象成MiniBus , 只能是在一些园区 , 或者在一些封闭的场景下运行的这样的MiniBus产品 , 产品的适用范围、包括能够解决的问题等等都是比较小的 。 我们在行业里率先推出了面向开放道路的Robobus这么一个品类 , 就是使很多的可能性在Robobus或者整车产品龙舟SPACE形态下可以发生 。
从商业模式来讲 , 我们其实已经探索出很多非常有意义的商业模式 , 包括轨道交通和自动驾驶微循环结合 , 高峰的时候通过微循环 , 平峰的时候通过网约巴士的形式 , 对政策的引领是非常好的一种促进作用 , 相信未来有更多的政策会打开 , 接驳的场景会越来越多 , 在各地开花结果 。
轻舟智航于骞:人类梦想自动驾驶几十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近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