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互联网人穿越周期的“新框架”( 五 )


在高速增长期 , 拼多多的业务毛利绝大部分转为营销费用 , 目标是将拼多多拉升至更大的用户规模 。 截止2021 Q3 , 平台年活跃买家8.67亿 , 环比新增2600万 。
每个年活跃买家可以为拼多多带来93.1元/年的收入(含:广告+佣金) , 同比增长57% 。 单个活跃买家的收入提升 , 说明拼多多商家对平台的广告产品持正向态度 , 愿意增加采买预算 。
在对业务的收支与盈利有了基本了解后 , 我们可以拆解ROE(净资产收益率)进一步识别业务问题 。
ROE代表股东投入后带来的净收益水平(ROE=净利润/股东权益) , 我们把它拆解为“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 三者分别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效益)、资产转化为收入速度(效率)、负债水平 。
对比2021年前三季度的表现 , 拼多多与阿里ROE相差6倍+ , 主要原因是拼多多净利润率太低(1.72%VS 15.27%) 。
但鉴于拼多多将大量的毛利润投入到拓新买家(抖音买量) , 以及活跃买家的人均GMV提升上(百亿补贴) , 当下拼多多的低效益是可以理解的 。 考虑到拼多多62.2%的毛利率 , 未来降低营销费用的收入比例 , 是拼多多ROE是否能改善的核心因素 。
当然 , 产品都有不同的定位和竞争策略 , 有些产品能做到“差异化” , 就可以获得高利润(茅台) , 但相对更垂直、小众 , 导致规模不像大众产品那样薄利多销 , 在财务表现上体现为高净利润(53.02%)、低总资产周转率(0.34) 。
而还有一类产品选择“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古井贡酒) , 通过低利润(19.49%)+高周转(0.50)的方式 , 也能获得比较好的ROE 。
再者从利润审视产品的竞争力与盈利性 。
通常来说 , 毛利率高意味着“产品有竞争力” , 客户愿意付出高溢价 , 而净利率高则意味着“产品是赚钱的” , 两者需要区别对待 。
文提到多次的茅台就属于高毛利、高净利产品 。
而拼多多则属于“产品有竞争力” , 但赚来的钱都花去维持与采买用户了 , 导致当前公司还不赚钱 。 最终 , 还要看拼多多是否能摆脱高额的营销费用 , 转向高净利率 。
当然 , 还有第三类公司:“不仅毛利率低 , 净利甚至为负 。 wework就是典型 , 产品既没有竞争力 , 也赚不到钱 。 ”在IPO前 , wework估值曾在软银加持下估值达470亿美金 , 也包装了不少科技的概念 , 但实际上 , 公司做的仍是传统的房地产租赁业务 , 非常重 。
2021年前3季度 , wework累计营收18.52亿美金 , 毛利率为-26.94%(产品没有竞争力) , 算上销售、管理以及折旧摊销等费用 , 净利率为-206.75%(非常赔钱) , 当前wework市值仅43.34亿美金 。
最后 , 做业务决策时 , 想清楚自己要影响利润表的哪个部分?设计的方案是否合理(ROI) 。 当我们准备设计新功能、活动、投入人力流程的时候 , 付出的成本最终能对“营业收入”产生多少影响 , 虽然不是唯一的决定条件 , 但是需要重点考虑的 , 尤其是做商业化的业务 。
拼多多2021 Q3投入344亿营销费用带来了2600万的新买家 , 即使把1/3的营销费用全部视作拉新成本 , 平均获客成本也仅为128元 , 但目前单个买家为拼多多可以带来93.1元/年的广告+佣金收入 , 说明ROI是OK的 。 在Q3的财报电话会上 , 拼多多CEO陈磊也提到:
拼多多对营销方面的投放 , 我们对 ROI 一直有很高的标准 , 也一直没有改变过 。 但是 , 随着我们用户数量的增加和用户需求的进一步多样化 , 我们一直以来也在不断地进行微调 , 投放 ROI 模型 , 但这么做的核心是我们希望能让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