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打烂了完美日记的牌?|深氪

文|李小霞乔芊
编辑|杨轩乔芊
疫情中的今年4月 , 完美日记(即“逸仙电商”)创始人黄锦峰依然踏上了飞往日本的航班 。 他拜访了一些60多岁的日本企业家 , 试图找到一个答案:过去二三十年日本经济都是大衰退 , 他们是靠什么发展起来的?
“那是我最难受的时候 。 ”黄锦峰告诉36氪 。 他把这归因于外部疫情、消费信心和美妆行业的掉头直下 。
事情当然不止于此 。
此时 , 逸仙股价已经从顶峰时25美元跌落到最低0.39美元 , 市值蒸发超9成 。
一位知情人士对36氪透露 , 黄锦峰这次日本之行还去见了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 , 想挽回股价(逸仙官方对此否认)——但可确定的是 , 股价长期徘徊在1美元下的逸仙电商已经收到纽交所警告 , 若六个月内不能回升到1美元以上 , 将会面临退市风险 。
纵观新消费这几年潮起潮落 , 完美日记当属绝对幸运、绝顶聪明的一家公司 , 接连吞下三大波红利:
行业一片矇昧时 , 完美日记率先吃到了小红书、抖音的流量红利 , 2019年销售额涨了三四倍 , 飙升至35亿元的惊人规模;
2019-2020年间完成三轮融资 , 狂卷4.5亿美元 , 吃到了投资人对新消费最“上头”时的资本红利;
早在2020年底就抢先上市、成为新消费第一股 , 在市场景气期落袋6亿多美元 。 而半年后市场突变 , 中概股赴美上市的闸门历史性地关闭了 。
谁打烂了完美日记的牌?|深氪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逸仙电商招股书;制图:36氪
正因为占尽了时代红利 , 当今年新消费公司们在一片哀嚎中渐次死去时 , 账上现金充沛的完美日记依然能维持体面 。
只是 , 它如今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棘手的局面 。
如今投资人已经集体不屑谈论完美日记 , 甚至对整个国货彩妆嗤之以鼻 。 毕竟 , 曾热烈追逐逸仙电商的VC、PE机构大多血亏 , 一位完美日记投资人对36氪估计 , 除了最早期投资人外大家都亏了 。
经历过完美日记光环笼罩期的很多员工 , 如今有一种信仰破灭的破碎感 。 “老人都走得差不多了 , 留下的也都是考虑股票的因素 , 总之人心涣散 。 ”一位已经离开的完美日记前高管告诉36氪 。
在前员工高管、行业人士以及投资人眼中 , 一个更加具象、多面的黄锦峰也逐渐呈现出来:自我、不太听意见、疑心重、永远猜不透在想什么 。 在美妆创业者口中 , 黄锦峰由膜拜学习对象 , 变成了“在财富实现上很成功的人” 。 而在完美日记的高光时期 , “极其聪明、高情商、勤奋” , 是外界对黄的普遍评价 。
黄锦峰说自己已经看了太多“恶意的批评” 。 “每天4篇报道 , 连报180天 , 你看完这些然后我们再聊 。 ”他对36氪说 。
人们当年有多爱它 , 如今就有多恨它 。
由爱转恨背后 , 是完美日记残酷的业绩表现:上市后发布的6季财报 , 季季亏损 , 而销售业绩也不见涨 。
谁打烂了完美日记的牌?|深氪
文章图片
逸仙电商营收利润情况
如果说完美日记引领了新消费的热浪 , 那新消费由热转冷 , 也有它一份功劳 。
完美日记的故事 , 为什么就讲不下去了?
资本红利的代价:鲤鱼跃龙门背后
2020年是完美日记“鲤鱼跃龙门”的关键年份:短短一年间 , 完美日记就通过一级市场融资、叠加IPO上市 , 募得合计超9亿美元资金 。
这是怎么做到的?
“敢做所有人不敢做的事 , 敢坚持” , 黄锦峰如此对36氪自我评价 。 他2011年在哈佛商学院读完MBA , 当大多数同学选择纽约投行的百万年薪offer时 , 只有他独辟蹊径 , 跑去长沙加入了御泥坊;2016年他创办逸仙电商 , “新消费”这个词几年后才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