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闰秒那1秒成了“服务器不能承受之重”,废除闰秒能行吗?


近日 , 谷歌、微软、Meta 和亚马逊呼吁废除闰秒 , 已得到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和国际计量局赞同 。 国际电信联盟决定 , 将于2023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上再次对闰秒存废议题进行研究表决 。
为何要废除闰秒?废除闰秒是否可行?就这些问题 , 《中国科学报》独家专访了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董绍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炼 。
无可奈何的折中
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 , 一种是基于地球自转为基础的世界时(简称UT);另一种是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简称TIA) , 是一种由原子钟得出的较恒定的时制 。
由于地球自转周期不稳定 , 自转速度也不均匀 , 世界时测量精度有限 , 不能满足一些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 , 因此 , 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 , 它逐步被以量子物理学为基础的原子时间频率标准所代替 。
董绍武告诉《中国科学报》 , 铯原子能级间跃时释放的电磁波非常稳定 , 利用稳定周期性的电磁波来定义秒 , 比地球自转定义的秒更准确稳定 。
不过 , 尽管原子时的时间尺度更为均匀 , 但世界时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性 。 董绍武介绍 , 原子时与地球的空间位置不关联 , 而利用地球自转测量的世界时却能对照太阳在空间中的位置 , 人们日常生活、天文观测、大地测量和空间活动都需要它 , 所以这两套系统都不能偏废 。
原子时起点在1958年的1月1日0点0分0秒 , 随着时间迁延 , 原子时和世界时两种时间尺度的差距越来越大 。 为了协调 , 全球采用的国际标准时间是世界时和原子时的结合 , 即协调世界时(简称UTC) 。
从1972年1月1日0点起 , 协调世界时的秒长用原子时秒长 , 其时刻与世界时时刻之差保持在±0.9秒之内 。 当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之间的误差超过0.9秒时 , 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会发布闰秒公告 , 规定全球在年底或年中统一行动 , 将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1秒 。 这个1秒的调整被称为闰秒 。 闰秒其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折中’ 。 董绍武说 。
不能承受之重
受闰秒影响最大的是计算机系统 。 计算机依靠精准的计时服务器展开活动 , 多出的1秒会导致计算机产生错乱 。
李炼介绍 , 计算机运行是以毫秒甚至更短的时间精度切分时间片的 , 在既定的子任务调度过程中观察相对应的时间片 。 如果这时时间发生一些跳变 , 会导致一些服务器宕机、系统崩溃、数据紊乱 , 或者因机器和机器之间时间对应不一致带来一系列问题 。
闰秒曾多次给网络平台造成故障 。 2012年闰秒调整 , 国外不少知名网站陷入了临时服务中断 , 如社交平台LinkedIn、社交网站Reddit、美国商户点评网站Yelp、开源社区Mozilla等都报告了系统崩溃的情况 , 其中Reddit宕机时间超过1.5小时 。 Linux操作系统和应用编程语言Java编写的程序也出现了问题 。
针对闰秒问题 , 谷歌采取闰秒弥补技术 , 即每次更新时增加几毫秒 , 最终增加至1秒 , 以保证服务器正常运行 , 但是某些部分仍然难逃闰秒故障 。
李炼说 , 不同系统的调整方法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 小网站则更多依赖公共时间服务器 , 直接停1秒或者跳1秒 , 不会把时间切分成时间片;谷歌这些大的云服务厂商通过设置内部的时间服务器专门调闰秒 , 但在调整过程中如果有突发事件 , 比如某些服务器宕掉了 , 还是会存在问题 。
于是 , 闰秒的那1秒就成了服务器不能承受之重 。 只要下一个闰秒还会出现 , ‘大厂’们就还得继续面临闰秒带来的影响 , 花费额外精力去‘消除’它 。 李炼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