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和内容的融合,所有内容皆可视为产品,所有产品皆可看作内容

过去20年 , 互联网通过信息在线化 , 聚集起一个个流量高地 , “前端流量+后端商业”这种规模化的流量批发一度成为互联网经济的重要引擎 。 但流量成本逐年高企 , 传统流量批发正在走向困境 。 前端依靠简单“内容”在线化形成的流量池策略疲态尽显 。 后端对接的商业过于简单粗暴 , 转化率低下呈自然常态 。
更具挑战性的是 , 社会层面用户行为的碎片化 , 商业逻辑已发生巨变 , VR与AI更以颠覆一切的姿态呼啸而至 , 前端流量池的维持难度越来越大 , 后端变现效率会进一步拉低 , 旧流量模型已经明显不适 。
2015年8月 , 中国国际影视博览会开幕前一天 , 在合一集团(优酷土豆)举办的“‘剧’向何方”研讨会上 ,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节目交易管理中心主任肖宁透露 , 火爆暑期档的《花千骨》 , 收视、话题双双爆表 , 外界看来非常成功 , 但实际上“这部剧是赔钱的” , 令人大感意外 。 更令人意外的是发掘出花千骨IP的阅文集团在《花千骨》手游单月破2亿元收入的火爆情况下 , 竟也颗粒无收 。 而在这场现象级的盛宴中 , 分处成都、上海的两家游戏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女主角扮演者赵丽颖成功将路人转粉 , 几近完成自身的IP化进阶 。 为何主力开发培育者阅文集团望洋兴叹 , 为何主力播出平台和引爆方湖南卫视赔钱赚吆喝只待来年?
几乎是被引爆的盛大流量 , 为什么难以转化成持续的盈利能力?显然 , 仅仅将大流量进行后端批发式销售和分发远远不够 。 更长的流量通路 , 更单薄的变现能力 , 更具偶然性的产品研发 , 缺乏IP系统开发的顶层设定 , 种种要素都指向IP商业化的模式规划和流量定义 。 因此 , 如何重新设计流量的转化 , 重新进行基于IP的价值最大化经营 , 已经不是湖南卫视和阅文集团的问题 , 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
商业和内容的融合,所有内容皆可视为产品,所有产品皆可看作内容
文章图片
从此角度看 , 火爆的《花千骨》这个成功典型 , 在新商业层面完全是反面教材 , 其沿用“前端流量+后端商业”的批发变现使好内容沦为了坏生意 。 分析《花千骨》的商业链条 , 除了“剧游联动”的手游借势成功外 , 其余围绕IP的系统开发几乎完全缺位 。 肖宁说 , 湖南卫视也在反思现有的盈利模式 , “确实剧的空间太小了 , 我们必须要开发花千骨产业这一块 , 各个产业部门要一起联动 , 一起来开发 , 这样才能让它的利益最大化” 。
传统模式通过内容汇聚形成流量池 , 然后将流量引流到后端对接商业的过程太长 , 用户的消费冲动往往在内容消费阶段就已停止 , 内容与后端商业没有明确关系 。 因为去门户看新闻 , 所以购买门户横幅广告展示的商品 , 这种因果关系非常弱 , 也是转化效率很低的原因 。
长期以来 , 中国互联网用户对内容的消费习惯都是免费思维 , 需要依靠后端商业来进行营收弥补 , 如果后端商业变现的根本逻辑无法解决 , 这种依靠规模来弥补低效率的商业模式便无法持续 。
媒介的碎片化和流量碎片化 , 打破了曾经入口流量的集中分布特点 , 分众化日渐明显 , 用户的社群化成为常态 。 当下用户已被重新打散 , 而未来这种散状结构将更为明显 。
社群成为新商业生态的DNA , 意味着IP内容吸引能力集聚的圈层流量成为主流 , 高质量、有效率的流量自然会更具转化率 。 也就是说 , 通过IP形成高效社群 , 精准流量快速电商化 , 成为新的变现能力 。
“凯叔讲故事”以内容切入 , 使用“产品即内容 , 内容即产品”的思路 , 内容(产品)能为“凯叔讲故事”亲子社群品牌提供话题和内容 , 产品(内容)本身又能自我创造流量 , 而不仅仅是对品牌的稀释与消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