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和内容的融合,所有内容皆可视为产品,所有产品皆可看作内容( 二 )


如果将“凯叔讲故事”自发形成的各种用户群落 , 形容为一个超级大社群 , 那么“凯叔讲故事”每次发售一款产品 , 相当于持续在鱼群中抛下鱼食 , 能进一步活跃社群的用户 , 甚至创造新的流量 , 形成自我扩张 。
它舍掉了传统“前端内容+后端商业”的顺序排定 , 打通了内容和商业之间原本存在的壁垒 , 直接将内容设计为商业 , 反过来 , 也把商业视为内容来进行经营 。
从“凯叔西游记”独家内容衍生出的凯猴子、凯唐唐这两款“随手听”产品 , 也更加印证了王凯的判断:内容、软件、硬件都是产品 。
当企业把商业开发当成内容经营时 , 意味着流量原本处于最前端的位置开始向后移 , 整个商业链条成为内容链条 。 商业和内容的逐渐融合 , 为社群“稳定”和“扩张”打下了坚实基础 。 这也是原本前端内容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的内在逻辑 , 更是“用户社群化”趋势的根本原因 。 一个已然正在被市场接受的事实是 , 所有内容皆可以视为产品 , 所有产品皆可以看作内容 。 广泛意义上的内容 , 不再是处于前端 , 也不再仅仅是起到创造流量的作用 , 内容促使流量形成的同时 , 作为产品角色能够形成自我变现 , 这是未来“内容即产品 , 产品皆内容”的商业逻辑所在 , 它保证了链条更短 , 转换姿势更正确 , 转化更有效率 。
商业和内容的融合,所有内容皆可视为产品,所有产品皆可看作内容
文章图片
“内容+社群+商业”的表述还是不够准确 , 以近来流行的短视频创业为例 , 虽然这种模型框架下已诞生出“一条”“二更”“一人食”“刻画”这样的新媒体 , 而且已在用户和资本层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 但它们的发展 , 可能也会渐行渐远:“一条”继续向生活美学视频品牌升级 , “二更”向原创短视频平台扩张 , 此间的分野是如何定义IP和如何定义用户 。 所以用更准确的方式 , 或者更符合产业发展的思路来梳理 , 我们更愿意使用“IP+社群+电商”这种商业描述来描绘未来商业的变迁 , 而且这种模型更具包容性 , 也更有普遍性 , 比“内容+社群+商业”更贴近当下商业的可操作性 。
社群的意义不限于作为路由器存在 。 更重要的意义是 , 社群是孵化“流行文化”和“新生活价值”的土壤 , 而将一个品牌打造成流行文化IP , 将整个商业升维为生活方式来叠加产品的情感价值 。
电商内容化 , 商品人格化 , 流量社群化 , 这是第一步;内容商品化 , 人格IP化 , 社群流量化 , 这是第二步;IP品牌化 , 社群亚文化 , 流量平台化 , 这是第三步 。
在这个信息过剩、注意力稀缺的时代 , 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超级IP化 , 要么死 。 IP化生存是企业的战略顶层设计 , 也是未来个人在商业尺度生存的唯一方式 。
今日头条认为 , IP是人类共同的想象和记忆 。 我们则认为 , IP是有内容力和自流量的魅力人格 , IP唤醒尊重 , 共建内容也共建人格 。
好的IP必须是超级IP , 意味着高度细分的商业场景对入口正趋向唯一性和集中性 。 好的IP必须是超级IP , 意味着高度细分的商业场景对入口正趋向唯一性和集中性 。
蒂芙尼(Tiany&Co..)这个美国珠宝品牌至今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 。 蒂芙尼的美丽带着美国自由的气息 , 让人感到快乐 。 就像电影《蒂芙尼的早餐》中的女主角那样 , 只要不开心 , 在清晨去蒂芙尼珠宝店前站一会 , 心情便会好起来 。
商业和内容的融合,所有内容皆可视为产品,所有产品皆可看作内容
文章图片
蒂芙尼多年来的广告全部传递着这样的品牌精髓:爱、快乐以及仪式感 。 这种基于仪式感形成的造物能力使蒂芙尼占据了奢侈珠宝品牌中一个独特品类 。 某种层面上讲 , 蒂芙尼就是哈雷摩托 , 它代表爱和承诺 , 代表的是一代人的信仰和冒险 , 代表的是仪式感 , 是进入集体无意识层面的超级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