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4个月从0做到500万,对话FIFO咖啡创始人Rocky:疫情期间如何逆势生长?( 四 )


很多互联网工具提高了大家的效率 , 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 。 同时 , 我们也没有失去什么 , 因为互联网产品是在一个“废墟”上建立新的产品和认知;而消费品往往是对消费者心中的已有产品进行替换、更新、迭代 , 后者在效率天然不占优势 , 完成量级跃迁需要的动作深度和广度也更强 。
对于消费品来说 , 深度分销和心智占领这两件事的边际成本是远远高于互联网扩张的 。 消费品市场上同一类目下的产品太多了 , 消费者的遗忘速度非常快 。 渠道方并不会因为我花了很多钱去投广告就愿意进我的产品 , 无论怎样 , 我还是需要一家一家去谈、去深挖、去配合、去服务、去合作 。 这既是技术活 , 又是体力活 , 非常消耗时间和精力 。
再回过头来看冻干咖啡 , 用互联网思维看 , 风口已经过去了 , 但以消费品逻辑看 , 现在正是它的好时机 , 因为它已经到了“成熟期”的前夕 。
我们做消费品 , 核心关注的是品类成熟周期和技术成熟周期 。 冻干咖啡不是新名词 , 这个技术在一二十年前就有了 。 我看过很多关于冻干咖啡生产制造的科学论文 , 都是发表于2000年之前 , 这并不是新技术 , 所以技术周期肯定是成熟的 。
而品类成熟周期要怎么判断?我们会看“品类信息的饱和度” , 这背后折射的是消费者需求 。 消费者为什么要选择冻干咖啡 , 而不选择其他形态的咖啡?一定是冻干咖啡这个品类的信息足够丰富 , 饱和到能够独立说服消费者完成选择 。 去年下半年开始 , 我们观察到冻干咖啡这个品类信息正在走向饱和 。 在此之前可能有个别品牌做得很成功 , 但那是品牌的成功 , 而不是冻干咖啡品类的成功 。 当然 , 这些品牌也推动了品类信息的饱和进程 。
品类信息饱和之后 , 再下一步大概率会出现价格战 , 也就是“低层次竞争” , 价格战后活下来的 , 就是品牌 。 只有建立总体成本优势 , 才能有价格优势 , 这是在低层次竞争中存活的必要条件 。

无限游戏 , 有限货架
我们团队在线下渠道具备一些资源优势 , 但未来并不会只在线下发力 , 而是致力于推动线上线下业务的协同 。
在做渠道规划的时候 , 我们希望渠道具有一定分散度 , 同时在关键类型渠道上树立标杆 , 实现有机增长 , 这三点是我们对渠道的选择依据 。
我们始终坚持需要占领线下 , 因为线下的任何渠道和市场都是有限货架 。 而线上渠道都是无限货架 。 有限货架相比于无限货架 , 有几个非常重要的优势:
第一 , 线下曝光有天然流量 , 不需要每天、每时、每刻为产品买流量;
第二 , 有限货架的资源具有稀缺性 , 你进去了 , 无论如何 , 都一定会挤掉至少一个竞争对手;
第三 , 有限货架能够长期占领 。 线上的无限货架 , 平台渠道的促销活动变化非常快 , 每天可以换10个、甚至20个促销活动 。 你即使参与了一个活动 , 这个活动也不具备稀缺性 。 但是如果你入驻了线下渠道 , 只要产品在线下运营得好 , 这个坑位资源你可以一直占据 。
所以线下的有限货架渠道对于品牌的长期发展是更友好的 , 但它同时更消耗资源 。 现在很多新消费品牌的团队是比较纯粹的线上出身 , 对于线下的打法、投入产出比都不清楚 。 这样的情况下 , 做线下对他们来说风险很高 。 但我们团队成员来自农夫山泉、宝洁、麦隆咖啡、阿里、京东等公司 , 对线上线下渠道的布局比较熟悉 。
对于线下渠道 , 我们未来期待它会成为我们重要的“桥头堡” , 它也会在销售中占据比较大的比例 , 但我们不会单独依赖线下或线上单一渠道 , 而是通过渠道的丰富与分散持续迭代 。 消费品业务本就应该随着市场渠道和媒介的变化不断调整与发展 , 这是典型的“无限游戏” , 是一场马拉松 , 而不是一仗打完就能收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