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大裁员后,这个海外版「脉脉匿名区」火爆硅谷( 二 )


而在安全和隐私方面 , Blind承诺 , 所有邮件地址都经过加密处理 , 并与帐户信息分开存储 。 这意味着 , 无法将用户在Blind的一举一动追溯到邮箱地址 。
与此同时 , 真实姓名也不会与Blind帐户相关联 , 因为Blind不要求提供这些信息 , 注册所需的唯一信息是邮箱地址 。
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大裁员后,这个海外版「脉脉匿名区」火爆硅谷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gettyimages
Blind再三强调 , 匿名是他们的核心 , 「我们不会出售和共享姓名、电子邮件或个人信息 。 我们从一开始就不会保留这些数据 , 也不允许公司们审查帖子或频道」 。
在匿名机制的保护下 , 你的公司一般不会知道你是否在Blind 。 但如果工作邮箱被监控 , 公司可能会看到你是否请求了验证码 。
匿名版领英 , 更偏「负能量」Blind在硅谷的火爆 , 不只是因为这一次裁员潮 。
疫情期间 , 远程工作成了常态 。 科技、金融等行业虽然可以远程办公 , 但员工们依然需要「聚众讨论」offer、职场八卦、公司政策 。
当员工们发觉和公司、同事越来越疏远时 , Blind恰恰起到了连接器的作用 。
Blind表示 , 自疫情开始以来 , 来自亚马逊、苹果、Google和Meta的每月活跃用户数量翻了一番 。
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大裁员后,这个海外版「脉脉匿名区」火爆硅谷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Blind
以往通勤时间是使用高峰 , 而在远程办公时 , 用户平均每天停留约一个小时 , 没有固定的范围也没有明显的高峰 , 他们不间断地出现在一天中的所有小时、一周里的所有日子 。
Blind出圈的原因有很多 , 一方面 , 随着远程工作的兴起 , 内部渠道的信息价值降低 , Blind能更直观地反映员工的所思所想 , 「人们在Blind上更加诚实」 。
另一方面 , 当疫情刚爆发时也有一次离职潮 , Blind充当了「预警信号」 , 这里的消息比媒体跑得更快 , 这里也流淌着新的机遇 , 不少用户分享哪些公司仍在招聘 , 并讨论了从工作签证到医疗保险的一系列话题 。
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大裁员后,这个海外版「脉脉匿名区」火爆硅谷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gettyimages
今年4月 , Blind公共关系负责人RickChen指出 , 在过去的一年半中 , Blind的用户群增长了约75%至100% 。 2021年5月 , Blind获得了3700万美元的C轮融资 。
在RickChen看来 , Blind的火爆 , 和「时代的不确定性」紧密相关 。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 , 疫情离职潮、远程办公、重返办公室、硅谷大裁员 , Blind在科技公司的一次次跌宕中反复刷存在感 。
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大裁员后,这个海外版「脉脉匿名区」火爆硅谷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gettyimages
Blind不只是一面被动的镜子 , 也不仅仅将员工们聚集起来 。 基于几百万注册用户 , 它会亲自组织一些有趣的民意调查 , 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说明科技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
今年3月 , 对于争议不断的混合办公 , Blind对1097名Google员工的调查显示 , 三分之二的员工对Google要求每周在办公室工作三天左右感到不满 。
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大裁员后,这个海外版「脉脉匿名区」火爆硅谷
文章图片
今年5月 , 面对迷雾重重的元宇宙 , Blind对1000名Meta员工做了调查 , 发现只有58%的人表示理解扎克伯格的元宇宙战略 , 反映Meta入局元宇宙的怀疑、困惑与挫折 。
Blind的愿景是 , 成为员工的盟友、公司的顾问 , 「赋予员工知情决策权 , 并激发公司的生产性变革」 。
在批评者看来 , Blind更「负能量」 , 是领英的反义词 。 一名前首席人力资源官认为 , Blind相比Indeed、Glassdoor等类似网站 , 具有更强的对话性质 , 这也导致它更倾向于抨击公司 , 整体偏向负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