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为什么美国电商一家独大,而中国电商两超多强( 四 )


四、最后的话在线下零售时代 , 超市与便利店共存 , 打折店与精品店共存 , 不同零售商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内筛选出差异化的商品 , 从而提升交易信息匹配的精准度 。 这种降低交易成本的方式 , 并不是靠增加信息 , 反而是靠缩减信息 。
近年 , DTC、私域流量、品牌自营电商等营销概念分外火爆 , 本质原因是一样的——避开商品信息过载及交易成本高企的公共电商平台 , 找到更高效匹配交易信息的方式 。
中国电商行业由一家独大变成两超多强 , 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 。 京东专注于家电、3C品类和优质服务 , 拼多多专注于廉价和下沉市场 , 抖音专注于消费者兴趣 , 快手专注于消费者信任 , 各大电商企业纷纷从不同领域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途径 。
那么中国电商企业能够用技术手段避免信息流通成本U型曲线上扬吗?
其实 , 技术上无法实现 , 只能一定程度上延缓U型曲线上扬拐点的到来 。
【电子商务|为什么美国电商一家独大,而中国电商两超多强】电商本质上是运用信息技术匹配交易关系 。 中国电商企业较早关注到千人千面的商品推荐机制 , 试图利用算法技术降低商家和消费者匹配交易信息的成本 。
但是数据的有限和人性的复杂是电商底层技术难以逾越的难关 。
在以前的文章中 , Grant说过互联网平台最大的隐患是用户数据 , 因为隐私保护将极大地限制互联网平台的数据能力 。 果然从2021年开始 , 数据安全治理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政策监管的重要任务 。 没有足够的数据 , 千人千面将难以为继 。
况且人性是多变的 , 消费者的面孔又何止一面 , 在朋友圈里是社会精英 , 在拼多多里是持家能手 , 在抖音里是潮男靓女 , 在快手里是真诚老铁……数据反映的只是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而已 。
总之 , 交易成本结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电商企业一家独大 , 同时也激励了电商、零售乃至消费行业的创新 。 未来 , 谁有降低交易成本的实力 , 谁就有话语权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郑光涛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