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为什么美国电商一家独大,而中国电商两超多强( 三 )


中国大多数电商企业采用的物流模式为加盟制快递 , 只有京东依托自建的仓配物流模式 , 但是订单量占比很低 。 2020年 , 与大多数电商企业合作的通达系加盟制快递公司订单量约为京东物流的19倍 。
中国物流3-4元即可发往全国各地 , 这样的规模经济让很多发达国家望尘莫及 。 然而 , 如此巨大的通达系物流红利却是中国电商行业共享的 , 没有一家电商企业可以独揽商品流通的规模经济 。 因此在这个因素上 , 中国电商行业难以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
而在美国 , 亚马逊自建仓配物流体系 , 推出两日达的物流服务 , 消费者购买Prime会员即可免费使用 。 截至2020年 , 约2/3的美国消费者成为了亚马逊Prime会员 。
根据BOA数据 , 2019年亚马逊在美国市场中承担的电商件数占到22% , 预计到2025年可达38%-50% 。 根据Pitney Bowes的数据 , 2020年亚马逊物流包裹量首次超越了联邦快递 。 亚马逊的仓配物流正在成为美国物流市场的主流 。
亚马逊的仓配物流体系在商品流通上形成了独有的规模经济 , 成为亚马逊增长飞轮的重要一环 , 也是坚实的护城河 。
中国开放共享的物流体系 , 尽管形成了极大的规模经济 ,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电商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和垄断 。 因此 , 在难以独揽商品流通的规模经济的情况下 , 中国电商企业的竞争焦点 , 几乎都放到了信息流通成本上 。 这就是近5年互联网流量焦虑的根源所在 。
三、信息流通成本 , 令人头疼的U型曲线中国电商企业未能在商品流通成本上建立竞争壁垒 , 因此 , 信息流通成本成为中国电商行业的第一大变量 , 也是消费企业进行媒体和渠道布局的第一大因素 。 李叫兽曾经说过“媒介是目前影响营销的最大单一变量” , 道理是一样的 。
但是随着商品信息量的增多 , 信息流通成本先降低、后提高的U型曲线结构 , 导致中国电商企业在该因素上难以一家独大 。
信息流通成本的变化可以在此拆解为信息传递成本和信息筛选成本两部分 。
【1】信息传递的正规模经济
传统零售渠道的物理空间有限 , 能够容纳的商品及信息不足 。 而电商渠道的商品信息都是由数字代码编写、服务器存储的 , 几乎可以无限扩张 。 电商平台的商品信息越充足 , 越有利于消费者购物 。
因此电商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和网络效应 , 可以汇聚海量的商家和消费者信息 , 促进电商平台的无限扩张 。
【2】信息筛选的负规模经济
尽管电商平台可以容纳近乎无限的信息 , 但是商家的营销预算是有限的 , 不可能发布无限的广告 , 而消费者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 不可能在无限的信息中筛选商品 。
因此 , 随着信息量的增长 , 信息筛选成本会逐渐上升 。 这就是为什么天猫的商品量比从前更丰富了 , 但是消费者选择合适的商品却更困难了 , 选择困难症由此而来 。
综上所述 , 随着信息量的增长 , 信息传递成本逐渐下降 , 但是信息筛选成本逐渐上升 , 两线合并就形成了信息流通成本的U型曲线 。
对比近年阿里巴巴商家营销成本 , 你可以看到同样的先下降、后上后的U型曲线 , 并且正是在2015年以后 , 中国电商行业集中度开始下降 , 京东地位快速跃升 , 拼多多、抖音、快手陆续登上舞台 。

简言之 , 从前的社会问题是信息缺乏 , 电商平台率先汇聚大量商家和消费者 , 就能一家独大 , 而现在的社会问题是信息过多 , 难以筛选 , 电商平台的海量信息反而导致商家和消费者难以匹配交易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