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货|天下知识人的商业天花板,被新东方踢飞了( 六 )


目前 , 抖快、视频号等平台在电商基础设施方面铺陈良久 , 但应用场景仍然以吆喝式的直播带货为主 。 通过切入知识带货 , 这部分基础设施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 而平台生态环境反而会从中受益 。
D
刚刚火了两周 , 东方甄选的热度已经走低 , 粉丝增速和交易额显著下滑 。
飞瓜数据显示 , 东方甄选的单日新增粉丝量已经从高峰期的百万以上 , 收缩至50万以下;单日GMV从6400万元的最高点 , 回落至3000万元区间 。 主播董宇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自己只是卖菜的人” , 未来热度肯定会降下来 , 这很正常 。
正所谓“铁打的抖音 , 流水的头部” 。 爆红之后陷入瓶颈期 , 已经成为困扰抖音顶级大V的普遍难题;即使是万众宠爱的东方甄选 , 同样逃不脱这一宿命 。
不过 , 东方甄选和知识带货的成功 , 仍然让整个直播带货行业柳暗花明 。
它带给整个行业的 , 首先是外在形态的迭代 。
在东方甄选之前 , 直播带货在经历探索和洗牌后 , “叫卖型主播”成为主流 。 主播们通过煽动性语言和信息差营造稀缺感 , 进而带来冲动型消费 , 本质上是电视购物在网络时代的新瓶旧酒 。

吆喝声中 , 李佳琦、薇娅、辛巴、罗永浩等人大获成功 。 大主播们的“买它买它” , 与二十年前的“八心八箭”并无本质区别 , 却被许多人视为直播带货方法论的标准答案 。
但东方甄选跳出旧范式 , 让直播带货不再声嘶力竭 。 直播间的用户不再被仅仅视为潜在买家 , 而是首先被视为内容的消费者 。 直播内容的用户体验和信息质量 , 第一次成为直播带货的关键维度之一 。
此外 , 不少传统带货主播利用信息差和知识鸿沟“套路”消费者 , 而东方甄选把“教学”融入带货 , 却又在多数情况下与商品分开 。 毕竟 , 需要购买牛排的消费者 , 并不会因为学会了七分熟的英文说法就下单 。 用户购买商品 , 与其说是被董宇辉们说服 , 倒不如说是在变相“打赏” 。
知识与带货相互隔离、对立统一 , 让知识本身的可信度得到了保障 , 也让主播不用为了商业利益折腰 , 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建立信赖 。 这种商业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感 , 是泛知识赛道破解赚钱难题的要害所在 。
更重要的是 , 知识带货有望打破直播带货隐约可见的增长天花板 。
目前 , 国内直播带货的用户渗透率接近饱和 , 各平台的增长都在放缓 。 在李佳琦、薇娅、罗永浩等人因种种原因淡出后 , 次一级的大主播并未展现出接盘能力 , 粉丝和观看量基本没有变化 , 表明网民对于直播带货的喜爱已不如以前旺盛 。
归根结底 , 直播带货1.0时代以“人”为核心 。 用户下单的动力 , 很大一部分来自李佳琦们的个人魅力 。 而在偶像退场后 , 所谓“家族”和继任者表现平平 , 号召力不可同日而语 , 整块市场也就随之降温 。
知识带货则是打破了这一逻辑 , 转而以“内容”为核心 。 在东方甄选直播间 , 人们记住的是董宇辉的金句 , 而非他本人 。 同时 , 剥离个人的知识直播 , 能够与更广泛的人群形成共鸣 , 而非局限为主播粉丝的“特供” 。 这就让直播带货能够从更广泛场景中寻找用户增量 。
对于知识直播背后的MCN机构和平台而言 , 这也意味着更大灵活性 。 直播带货的一大顽疾是顶级主播“客大欺店” , MCN和平台有苦难言 。 而在知识直播领域 , 个人魅力被淡化 , 直播间自身的气质将由内容输出所决定 。 MCN避免了“家族化”和江湖气的窠臼 , 能够沿着不同内容脉络去网罗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