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货|天下知识人的商业天花板,被新东方踢飞了( 四 )


在供需两方的共同驱动下 , 知识付费的门槛被越推越高 , 增大了用户注意力的消耗度 , 也让更广泛的潜在受众望而却步 。
另一方面 , 直播带货天然要求做“轻”:用户不需要花费太多注意力 , 就能迅速抓住兴趣点和利益点 。 主播需要具备清晰精当的语言表达 , 详略有序的节奏把控 , 以及对于用户心理的时刻引导 , 且选品价格不能过高 。
过去几年 , 李佳琦、罗永浩等人之所以取得成功 , 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把“轻”做到了极致 , 许多人即使不买东西 , 也愿意进入直播间听主播聊天、讲段子 。 而知识付费大V在涉足这条赛道时 , 往往直接把沉重的知识付费内容搬进直播间 , 试图依仗个人IP强行带货 , 陷入长时间的水土不服;即使勉力支撑下去 , 也难以为常态化直播找到持续的流量和人气 。
知识付费的“重” , 与直播带货的“轻”背道而驰 。 这一矛盾看似无法调和 , 却被东方甄选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化解 。
一方面 , 东方甄选尝试把知识做“轻” 。 董宇辉等主播同样是传递知识 , 但与风格较为严肃正经的罗振宇等人相比 , 其语言体系更加年轻化和贴近生活 , 同时善于感知和捕捉公众情绪 , 并以“情感金句”激发共鸣 , 而非居高临下、置身事外 。

内容上 , 东方甄选的“课件”集中在中文外语、诗词歌赋、天文地理等人文学科 , 控制在高中学力范围内 。 这些内容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学过一些 , 在“听课”过程中容易产生“这个我懂”的共鸣 , 从而不断带来正向心理激励 , 吸引观众长时间停留 , 而非被一堆晦涩难懂的名词和概念“劝退” 。
在选品方面 , 东方甄选也在尽可能“轻”一些 。 它把“性价比”作为选品标准之一 , 大米、水果等农产品占据SKU的很大一部分 。 这类商品消费门槛更低 , 还能提供比线上课程更加充实的获得感 , 从而减少消费心理压力 , 提升成交转化率 。
另一方面 , 东方甄选也在尝试把直播带货“轻”的部分做“重” 。
董宇辉们并没有把语言风格拉平到“OMG”“买它买它”“老铁666”的档次 , 而是以书卷气和人文情怀加以点缀 , 信息质量高且不枯燥 , 在观感上拉开了与电视购物式直播带货的差距 。
这里的做“重” , 并非是一味上难度、掉书袋 。 东方甄选的主播们在谈论各类话题时 , 擅长将书本知识与个人命运、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相比传统直播带货的消费主义至上 , 东方甄选提供的是兼具普适性和亲切感的人文关怀 。
相比之下 , 罗振宇们喜欢从世界形势、宏观经济、商业原理等高维度立论 , 普通人要想听懂 , 需要具备较高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 。 知识大V精心打磨的“金句” , 能够在知识分子和城市白领的圈子里流传 , 却难以向下击穿传播圈层;董宇辉们的心灵鸡汤虽然经不起琢磨 , 却切中了更多人的爽点 , 更容易在朋友圈刷屏 。
如今 , 知识付费正面临“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境地 。 罗振宇们需要转换思路 , 从知识带货领域寻找突破口 , 做到“轻”与“重”的平衡 , 而东方甄选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
大V们不缺口才和学问 , 但仍需要把知识输出模型尽可能做“轻” , 以适应直播间观众的认知水平和口味喜好;同时也要保留“重”的部分 , 避免沦为纯带货主播的模仿秀 。 两者如何巧妙结合并建立平衡 , 将是罗振宇们的重要挑战 。
C
东方甄选的崛起 , 恰逢互联网泛知识赛道整体陷入商业化瓶颈之时 。
过去两年多 , 随着视频化红利接近尾声 , 各大平台纷纷把目光投向泛知识领域 , 抖音、快手、视频号、B站、百度、知乎等相继入局 , 招揽创作者、培育社区生态 , 并通过流量倾斜、创作激励等方式予以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