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争抢618( 三 )


热闹却总是伴随着质疑而来 , 6块钱一根的玉米、发霉烂掉的桃子……一度将东方甄选推到风口浪尖 。
事实上 , 价格和物流从不是东方甄选一家直播电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 直播商家们背后倚靠的短视频电商平台 , 虽然会兼容拼多多、京东、淘系等众多卖家 , 在流量上的优势甚至超过微信 , 在AI算法上对用户的画像也要更加精准 , 但没有自营产品 , 无法把控供应链始终是致命短板 。
所以面对烂桃子问题 , 东方甄选负责人坦言 , 未来会打造更多自有产品 , 在供应链端持续发力 。
虽有短板 , 但不得不说 , 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内容电商平台给了传统电商平台有力的一击 。 随着消费决策成本越来越高 , 用户更倾向于直接进入到主播直播间挑选商品 , 既省时又省钱 。 但对于品牌商来说 , 在直播电商的夹击下 , 如果传统路径缺乏曝光度 , 那么商品难逃被埋没的命运 。
而这 , 不仅仅是商家一人面对的问题 , 也是传统电商平台共同面临的问题 。
该如何破题?拼多多选择在“守住低价市场”和“突破高客单价”上大做文章 。
除通过百亿补贴 , 不搞花样反套路地让利消费者外 , 拼多多在供给侧也大搞“反套路”——集合用户海量购物需求 , 以畅销款带量的方式 , 在供给侧利用C2M实现反向定制产品 。
以前文提到的联合利华和立白集团为例 , 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都参考了拼多多的数据分析 , 发现用户画像主要是追求性价比和品质的小镇青年 , 并针对该类用户群体 , 专门研发洗护产品 , 推出青年人喜爱的用量规格 。
如此一来 , 极大精了简采购流程 , 将供应链压缩到最短 , 又将流通成本压制最低 , 守住低价市场 , 可谓一举两得 。
以“五环外”低价起家的拼多多 , 近年来通过大做品牌文章 , 以提高客单价 。 除自掏腰包请大牌入驻外 , 还深入生产上游 , 提高研发投入 , 建立自营品牌 。 以农业为例 , 近年来 , 拼多多连续投入百亿利润设立“百亿农研”专项 , 用于对农业技术的投入 , 又通过举办“多多农研科技大赛” , 研发高品质、高产量的农产品 , 以匹配市场和用户需求 。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促进平台履约能力 , 是拼多多又一留住客户的手段 。 比如 , 云南的鲜花、海南的椰子会以最短的时间送达东北老铁的门口 , 吐鲁番的哈密瓜48小时就能从地里直达餐桌……这得益于拼多多与国内一千多个农产区开展合作 , 大部分农产品都能实现原产地直发 。
产品流通环节 , 拼多多开发了"农货智能处理系统" , 各类农产品在成熟期内就能精准匹配给目标消费者 。 这套系统将各大产区包括地理位置、特色产品、成熟周期等信息录入 , 经由系统运算 , 立刻会为分散的农产品开辟出一条直达8.8亿用户的快速通道 。 从根本上解决生鲜腐坏的难题 。
看似躺平 , 实则苦修内功 。 细心者不难发现 , 近年来 , 拼多多早已从一个靠“烧钱换增长”的电商平台 , 走向了产业链上游 , 利用一端链接着最广泛的消费市场 , 一端链接着多年积累的数字化优势 , 把产品和供应链的归属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
这届618 , 拼多多绝口不提GMV , 却成功挺进了五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