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能力建设有多重要?( 三 )


比如有时候我们会默认——业务部门的人应该知道培训的方法 , 但其实不是 , 因为他们一个长项确实只在业务的专业性上 , 所以可以给业务部门一些培训方面的建议 , 让事情做出来更有价值 。
第三 , 给予业务部门专业的辅导 , 保障组织能力的提升 。 在初期阶段 , 业务部门的管理者都是业务的精英 , 但是在团队这块管理上 , 识人和用人是他们很头疼的地方 。 刚开始团队小的时候好像还能搞定 , 但是团队稍微过十 , 十五、二十人的时候 , 就会发现之前一些比较粗放的方法 , 无法支撑团队规模变大后暴露出来的问题 。 第一个是如何达到人岗匹配 , 即如何把公司现有的和新招聘的员工识别清楚后 , 与岗位进行最高效精确的匹配 , 以及怎样给予业务部门专业的辅导 。 HR要回答这个问题 , 一定先要了解在本公司的业务特性之下 , 部门整个价值链设计、业务设计是什么样的 。
举个例子 , 对于销售来讲 , 就可以进一步识别哪些能力是可以后期通过培训获得的 , 而哪一些必须是在前期识别的 。 比如顾问式的销售 , 因为是ToB的特性 , 强调关系的经营 , 所以在挑选的时候 , 对于销售的目标感、内驱力、学习能力 , 包括所谓“死磕钻研”的精神 , 都有需求 。
业务部门的人经常在面试的时候“凭着感觉走” , 但这样的对象不一定真的适合公司 。 我们可以使用一种人力资源和业务部门共通的语言 , 比如“能力素质模型” , 不管是谁来面试 , 只要是同一岗位 , 就能用统一的标尺和语言识别人、评估人 。 这个素质模型怎么样进行梳理 , 怎么样解读 , 怎么样运用 , 就是HR应该掌握的东西 。
其实对于HR来讲 , 核心的是懂业务 , 知道了不同业务线的实际工作场景是什么 , 知道了每个场景要做的任务是什么 , 就可以结合人力资源专业思考 , 不同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支撑 。 对工作触点的颗粒度参与越多 , 就会了解越多 。
组织能力建设有多重要?
文章图片
三、人力资源实操中的常见误区
前半部分的内容比较宏观 , 后半部分谈谈人力资源工作中的一些误区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 , 更偏向实操 。
误区1:选人的极端
引进外部的人力资源高管 , 企图将人力资源进行全盘体系化 , 但是没有进行相应的量体裁衣 , 也没有把公司自身的组织土壤与人力资源架构做匹配 , 只想着引进最优秀的HRBP 。 而作为外来者引入的高管 , 整体工作风格和内部不一致 , 会导致有些岗位优秀人才的流失 。
应对措施:HR负责人的人选 , 提倡先内后外 。 从内部去找 , 对企业有明显的优势 , 因为内部人选对业务、模式、价值观都有更全面的了解 。 但此时 , 当第一阶段的HR的负责人还在位的时候 , HR团队可快速引入在大厂已经经历过、且在招聘、培训、文化等某一个领域比较精专的人 , 有利内外结合 , 互相互补 。
误区2:错将手段当目标
执行过程当中 , 容易进入的第二个误区是错把手段当做了目标 。 招聘是手段 , 获取人才弥补组织能力是目标 。 如果是为了招人而招人 , 在这种思维之下 , 很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即HR被敦促着忙着招人 , 但是对业务部门来讲 , 核心问题并没有解决 。
应对措施:回归目标——为了解决什么而招聘 。 以终为始 , 聚焦到业务要解决的目标 。 招聘部门可与业务部门就工作场景与模式高频互动 , 并进行复盘反馈 。
误区3:提倡懂业务 , 但避免走偏
我们常说“懂业务” , 但是懂业务不是真正去做业务 , 而是要知道业务相应的流程和关键的任务 。 很多的HR会走入极端 , 就是做着做着就做成了业务部门的小助手 。 但回过头会发现 , HR自身的专业没有得到精进 , 而且在这种辅助性相应工作的可替代性很强 , 并不需要HR自己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