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上观新闻“这是《三体》里的世界。|《三体》科幻成为现实!复旦教授为何能发明“穿在身上的显示器”?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
“这是《三体》里的世界 。 ”“刘慈欣的想象成真了!”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主任彭慧胜教授带领团队 , 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织物显示器件后 , 引发了众多网民的惊呼 。
近日 , 彭慧胜获得2022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 这位出生在湖南小山村的科学家不仅收获了美不胜收的科研成果——让衣服像显示屏一样呈现出七彩画面 , 而且悟到了不少从事科研工作的成功经验 。 “研究工作最需要两个品质:不顾一切的勇气和丰富的想象力 。 ”彭慧胜说 。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这是《三体》里的世界。|《三体》科幻成为现实!复旦教授为何能发明“穿在身上的显示器”?
文章图片
柔性显示织物
在质疑声中坚持15年 , 创造“世界第一”
2008年留学归国、入职复旦后 , 彭慧胜选择了一个科学家很少涉足的研究方向——纤维电子器件 。 当时在柔性电池领域 , 研发薄膜电池的科学家有很多 , 但很少有人研究纤维电池 。 衣服上的纤维可否蓄电、发光?可否变成柔性显示器?这些只存在于《三体》等科幻小说里的场景 , 成为彭慧胜的攻关目标 。
“科学研究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 就像爱因斯坦所说 ,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 ”谈及当年对科研方向的选择 , 彭慧胜深有感触地说 。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这是《三体》里的世界。|《三体》科幻成为现实!复旦教授为何能发明“穿在身上的显示器”?
文章图片
彭慧胜(左二)在实验室展示柔性显示织物 。
与热门的薄膜电池研究相比 , 纤维电池这个研究方向几乎还没有人想到 , 技术挑战很大 。 比如要研发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 必须破解三个科学难题:一是把平面结构的平板锂离子电池转变成纤维结构 , 电场会变得不均匀 , 很难制备活性材料进行匹配;二是平板电池的电荷传输路径较短 , 而纤维电池的长度有几米、十几米乃至更长 , 如何确保电荷沿纤维长度方向进行有效传输至关重要;第三个科学难题 , 是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 , 纤维电池会自然形变 , 所以要确保活性材料在变形时不会脱落 。
国际学术界长期以来有一个共识:纤维电池的内阻随长度增加而显著增大 , 导致无法实现电池高性能化和应用 。 因此 , 很多科学家不相信能研制出纤维电池 , 更不相信纤维电池可以大规模应用 。 在质疑声中 , 彭慧胜坚持了15年 。 他颠覆了传统认知 , 发现纤维电池内阻随长度增加反而先降低后趋稳定 , 呈现独特的双曲余切函数关系 。 这奠定了纤维电池发展的理论基础 。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 , 他领导团队研制出20多种纤维器件 , 其中纤维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异且稳定的电化学性能 , 能源密度较过去提升了近2个数量级 。 他们还与产业界合作 , 建立了世界上首条纤维锂离子电池生产线 。 相关技术产品已应用于航天、高铁、汽车等重要领域 , 产值超过20亿元 。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这是《三体》里的世界。|《三体》科幻成为现实!复旦教授为何能发明“穿在身上的显示器”?
文章图片
由纤维电池编织而成的大面积储能织物
提出大胆构想 , 在电子织物领域建立里程碑
“在基础研究的无人区里 , 我们要有不顾一切的勇气 。 ”彭慧胜告诉他的学生 , “摔倒并不是失败 , 摔倒后决定不再爬起来 , 才是失败 。 ”
凭借不顾一切的勇气和丰富的想象力 , 这位高分子科学家不仅实现了纤维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 , 还带领团队研制出“穿在身上的显示器” , 让人类今后能通过衣服浏览新闻、收发信息、记录备忘……去年3月 , 相关研究成果以《大面积显示织物及其功能集成系统》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科技期刊《自然》上 , 审稿人评价其“创造了重要而有价值的新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