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复盘谷歌OKR得失,与绩效新方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萃的客厅(ID:wencui_article) , 作者:路文萃 , 原文标题:《困境中 , 适配OKR的绩效薪酬晋升怎样做 , 从谷歌改变考核方式说起》 ,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流传这样一篇文章——
详细复盘谷歌OKR得失,与绩效新方案
文章图片
这让很多企业茫然:我们刚引进的OKR过时了吗?也引发了很多员工吐槽:OKR在我们企业已经玩坏了 , 谷歌的新方法 , 借鉴过来也会变成“内卷神器” , 总之不卷是不可能的 。
这反映了一个普遍现象:很多企业的OKR玩坏了 , 是因为企业现行机制与OKR的理念是冲突的 。
实施OKR的初衷是让人才释放更多潜能 , 以人才的创造性、灵活性、韧性 , 去探索出路、应对变化、攻克难关 。 这首先需要在理念上认同:企业与人才的关系是共创、共享、共发展 。
然而很多企业的现行机制是:绩效分数120分封顶、绩效评价“一C毁三年”、升职需要熬资历、不鼓励越级沟通……
这些机制背后的理念是:组织需要防范人才钻空子、当前不胜任的人才会长期不胜任、人才的成长速度不会很快 , 人才能做出的贡献不会超出职级很多……
存在这些机制 , 未必因为管理层认同旧理念 , 通常只是不假思索借鉴的结果 , “别人以前都这样做 , 我们也这样做”;实施OKR也是 , “标杆企业这样做 , 我们也这样做” 。 但是标杆企业的做法也不都对、理念也在随着时代而演进 , 过去正确的做法 , 现在就是错误;如果借鉴时没有甄别 , 新旧机制之间、新旧理念之间的矛盾就越发混乱 。
有些企业宣称OKR与绩效考核不相关 , 就是在回避矛盾、以及未经甄别地借鉴谷歌 。
“OKR与绩效考核不相关”只是谷歌为了政治正确的说法 。 回顾谷歌绩效、薪酬、晋升机制的演进 , 可以看到 , OKR始终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 谷歌近期的调整 , 不是放弃OKR , 而是更聚焦于OKR、是用OKR打破内卷 。
这篇文章聊一聊 , 谷歌的绩效、薪酬、晋升 , 这些机制背后的理念、与OKR的关联;以及哪些值得借鉴、哪些是谷歌的局限 , 哪些可以有更好的做法 。 标杆企业不都对 , 我们批判地学习 。
一、创业成长期 , 谷歌的探索、教训、认知
谷歌创业成长期的管理举措 , 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举措的目的可以用创始人拉里·佩奇的话来概括:让团队保持雄心壮志 , 设定远大的目标、找到合适的人才 , 最终目标就可以实现 。 这类举措会长期沿用 , 最典型的就是实施OKR 。
详细复盘谷歌OKR得失,与绩效新方案
文章图片
第二类举措是为了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 结果往往是:当时发挥了正面作用 , 随后就成了麻烦;这类举措会在问题解决后作出调整 。 比如因为业务成长快、招人急 , 谷歌在2013年以前是每季度考核一次 , 以及时筛出不胜任的员工(开头提到的那篇“标题党文章” , 说的就是2013年以前);随着招聘越来越慎重 , 人才队伍逐渐稳定 , 频繁的考核就成了负担 , 所以2013年初改为每半年考核一次 。 [i]
第三类举措是顺应人才的呼声 。 结果往往是:想象中很美 , 现实中立刻成了麻烦 。 比如:把所有重要和次要因素都纳入考核算法、评分精确到0.001、绩效等级分成50级;彻底扁平化、取消所有经理岗位……这些疯狂的举措谷歌真的试过 , 当然很快因为过于繁琐混乱、严重干扰业务而告终 。
谷歌在各种教训中形成了这样的认知:
管理不必奢求全体人才的主观满意 , 一是因为众说纷纭 , 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二是 , 有些人永远不会满意 , 谷歌略感欣慰地发现:尽管他们对谷歌不满 , 但是对其它公司更不满 , 没有离职就是他们表达满意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