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人每年正月十六均要出游 , 登上城周的南龛山、王望山、西龛山、白塔山 。其作法是:一家老小 , 关门上锁 , 带上饮食、娱乐用具上山玩耍一天 , 度完这一天 , 巴州人的春节才算结束 , 此俗历来有之 。
【四川巴中正月十六登高节】 巴州志《风俗》篇“新正月九日群集望王山烧香 , 十六日妇女出游谓之走百病 , 谐南龛寺设大醮会 , 礼佛请佛 。山前有圆洞二穴 , 妇人无子者以物掷之 , 视其中否以祈嗣 , 谓之打儿洞” 。正月十六日登高游寺院走百病之俗在古代全国各地较流行 , 大都市无山者便群游城墙 , 摸城门上之乳钉 , 摸着者为有福 。与巴中人登南龛游光福寺摸佛、摘柏枝插头上以免百病之俗语一样 。
巴中很多年来 , 有农历正月十六登高的风俗 , 乃民间自然形成的不是节日的节日 。这一天 , 来自各区县四面八方的数万游人集聚巴中城 , 无论官民 , 皆邀亲请友 , 扶老携幼 , 穿戴一新 , 登高游乐于城郊南龛、西龛、塔子山、王望山、莲花山等地 。
正月十六巴中人登高起于何因何时 , 无从考证 。有人说是数百年前巴中文人学士及在庠生员 , 这天去南龛山摸印(到南龛印盒石去摸印石) , 象征将来或近期要高中、掌印、当官 , 后来慢慢形成了民俗 。多说登高山是为了“游百病”(驱走百病) , 据说这一天登南龛以后 , 一年之内可以无病无痛 。民间则传唐代武则天次子章怀太子李贤贬来巴州 , 曾在南龛山劝农 , 正月十六这天 , 很多人都上山听劝说农事 , 故慢慢形成正月十六登高游山之习 。
登高这天 , 很多人一家早备好食品、饮料、瓜果、糖食、早饭后 , 将食品等物背运上山 , 四处游乐 , 唱歌、跳舞 , 一派欢乐气氛 。中午在山上野餐 , 野餐食品中 , 芝麻烤饼夹凉面是必有的 。山上人山人海 , 空旷处全是野餐场地 。到庙里拜佛的 , 烧香、放鞭炮的亦不少 。
正月十六登高 , 尤以南龛游人最多 。古巴州川剧《牡丹灯》乔云有唱句:“云屏石天然生就 , 打儿洞能把子求 , ”云屏石、打儿洞都在南龛山上 。过去很多人到下午登高游山结束回家时 , 都要在山上撅一枝柏树桠枝 , 或别在头上、身上 , 或拿在手上带回家 , 说是这样可消除病灾 。登高游山的人多 , 折撅树枝对树木损害很大 , 故今严厉禁止折撅树枝 。
- 湛江元宵节民俗
- 山西祁县过年文化:石头节
- 女婿日:从灌酒到品茶
- 四川蜀地清明节习俗
- 丧父哭词 惠州客家:哭十二月
- 客家正月初二民俗:扛公王
- 客家正月初三民俗:三重日送穷
- 客家正月初三民俗:烧门神纸
- 客家正月初三民俗:曲蓬唱戏
- 客家正月初四民俗:等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