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团购,食品品牌值得抓住的DTC转型机会?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BIF食品饮料创新”(ID:FoodInnovation) , 作者:jojo , 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
“眼看他起朱楼 , 眼看他宴宾客 , 眼看他楼塌了 。 ”
这段唱词也像是社区团购这几年经历的缩影:
疫情下的团购,食品品牌值得抓住的DTC转型机会?
文章图片
与之相对 , 在上海疫情期间 , 一种由品牌主导的团购模式正在兴起 , FoodTalks网站汇总了食品团购信息 , 据不完全统计(实际应该远不止这些品牌) , 包括餐饮品牌在内 , 目前有近400个食品品牌开展了团购业务 。 在Foodtalks5.17食品战“疫”线上论坛 , 嘉宾们也探讨了疫情期间的“社区团购”给渠道带来的启示 。
在行业内 , 关于这种模式的讨论也很热烈 , 有人认为这种模式是“昙花一现” , 不可持续 , 有人将之称为社区团购的“复活” , 但在我们看来 , 这种由品牌发起 , 消费者自发组织成团 , 品牌直接触达消费者的模式 , 反而与在海外兴起的DTC模式更加类似 。
那么 , 由品牌发起的团购模式和社区团购到底有哪些区别?品牌能从疫情期间的团购经历中 , 沉淀下哪些经验?新的团购模式中 , 是否藏着食品品牌DTC转型的机会?
01
社区团购vs团购:不是复活 , 而是新生疫情期间 , 许多食品品牌在自己的官方渠道发布了团购的海报 , 海报上的信息包括商品、价格、起送量、联系方式 , 以及团购的注意事项 。
疫情下的团购,食品品牌值得抓住的DTC转型机会?
文章图片
食品品牌开展团购业务
图片来源:可口可乐、空刻、一旬一味(顺时针方向)
品牌会自己联系经销商、物流公司 , 自己征集团长 , 以保证出货量和配送 , 承担了一部分电商平台和渠道网点的功能 。
这种团购是“社区团购”吗?想解释清楚这个问题 ,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下社区团购的发展历程 。
社区团购龙头兴盛优选于2013年在湖南成立 , 其主打的模式是“预售+次日提” , 即先收集好客户的需求 , 平台汇总后 , 向供应商下单 , 配送到相应的自提点 。
疫情下的团购,食品品牌值得抓住的DTC转型机会?
文章图片
预售+自提模式
图片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当时 , 社区团购能吸引到中老年人 , 并不完全是因为低价 , “不用去菜市场 , 前一天在手机上操作一下 , 第二天在小区门口就能取到菜”的便捷性 , 极大优化了腿脚不灵便的老年人的购物体验 , 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
但是 , 互联网巨头们加入之后 , 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 社区团购进入“疯狂补贴”时代 。
互联网打法的本质是“烧钱换流量” , 在一轮轮的烧钱大战中快速决出一二三名 , 这种打法在“外卖大战”“网约车大战”“共享单车大战”中被多次验证可行 。 但在生鲜、快消品这块硬骨头这里 , 互联网巨头们踢到了铁板 , 社区团购这潭水也被搅浑了 。
一轮轮的烧钱大战之后 , 监管的重锤落下 , 消费者的直观感受是补贴力度不如以往 , 购物体验也越来越差:自提点越来越少 , 货物送达时间一再推迟 , 团长们的服务态度也不再热情 。
而品牌们更是不堪其扰 , 早在2020年12月 , 可口可乐、卫龙、金龙鱼、香飘飘等品牌就纷纷发出“禁止给社区团购平台供货的通知” , 以抵制恶性的低价竞争 。
两相比对 , 不难看出 , 社区团购是一种新零售模式 , 以平台为主导 , 品牌只是其中的一环 。 而疫情下的团购 , 是在以往的零售模式“失灵”的特殊时期 , 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一场双向奔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