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ibili|短视频想做衣服,为何不自己买布( 五 )


但另一些研究则发现 , 影视内容对短视频KOL增长与粉丝增长的贡献率明显 。 克劳锐数据研究院显示 , 2020年抖音增长前10的KOL贡献榜单中 , 影视KOL增长率达到62.65% , 仅次于社会新闻和生活记录;影视粉丝增长量达到9.35亿 , 仅次于社会新闻、搞笑幽默和游戏 。
|卡思数据对抖音账号2021Q2的统计
卡思数据对抖音2021年第一季度涨粉最快的500个账号做了调查 , 也发现影视内容占比增加明显 , 为11.6%;而当它在去年第二季度将基数扩大至1000个账号后 , 发现这一比例达到了14.4%;第三季度同样的观察基数 , 影视类排名掉到第二位 , 仍有12.8%的份额 。
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 , 咨询公司只是公布了数据 , 但其实归类的标准才是最关键的 。 在剧情、搞笑、名人等区间 , 其实可能有大量影视综内容的混同 。 比如华纳兄弟的电影《小丑》 , 在与赵本山、范伟的电视剧《马大帅》结合之下 , 被用户大量二次创作 , 你说它是被归到影视还是搞笑呢?试想 , 用户在剪辑一款包含历史元素的游戏视频时 , 有没有可能截取相关的影视片段呢?
假设最极端的情况下 , 长视频说我连版权费都不要 , 也不查看用户数据 , 我就是不让你用我的内容 , 那UGC里最精品化的一类会不会立刻黯然失色 , 答案是一定的 。 所以 , 不是长视频离不开短视频 , 而是短视频离不开长视频 。
我想说的是 , 即便影视内容在短视频占比就是10%左右 , 这些内容对后者真正的贡献 , 也远不是数据体现的这样 。

“专业生产内容”真正的意义在于文化 。
文化价值为平台提供了风险缓冲带 。 短视频上有大量专业生产的影视内容 , 有大量访谈栏目和纪录片的截取 , 就会使平台整体显得多元 。
这里尤其需要区别的是 , 多元和丰富是不一样的 。 多元的意义在于有更多不同的价值 , 而丰富则是同一种价值的聚集叠加 。 任何一个内容渠道 , 如果完全失去了文化价值的庇佑 , 它就一定要考虑清楚 , 剩下的东西是否足以登堂入室 。
不少内容平台做到一定规模之后 , 会发现增长到了瓶颈 , 是什么影响到增长 , 其实是文化 。 文化过于狭窄 , 过于单调 , 就很难带动新的增长 。 因为市场对于你的调性已经认死了 , 和某个标签深度绑定 , 甩都甩不脱 。
资本市场迷信的垂直和聚焦 , 商业上当然有效 , 但在更广的社会层面和更近的现实层面 , 它也意味着不可控和不可知的风险 。 一个互联网内容社区的调性越聚焦 , 也就意味着它从始至终只有一道护城河 。 而当护栏本身出了问题 , 那可是连拆都来不及的 。 就有可能从发展问题变成路线问题 。
过去一些年 , 不少行业其实并没有把文化当成盟友 , 有些是把文化作为一种调剂 , 有些则干脆放弃这种价值 。 直到某天一个屡试不爽却无益于社会、公众的生意 , 幻化成一个“琴歌不自爱 , 受贬无人听”的故事 。
而当平台想要短时期变得多元 , 实际上也是不可行的 , 因为多元或狭窄是潜移默化、长期形成的 , 不可能一举扭转 。 太急 , 就不是事倍功半的问题 , 而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 何况只有平台想转 , 也是没用的 , 因为用户可能不想 , 用户已经习惯了不兼容 , 习惯了党同伐异 , 这些被算法投喂的人 , 未必都有自己的意志 , 却一定都有自己的惯性 。
文化这道护城河很难建立 , 但建立之后却又很难崩塌 。 在《十三邀》里 , 许倬云这样形容他的历史观:“个人的地位最小 。 最短是人 , 比人稍长一点是政治 , 比政治稍长一点的是经济 , 比经济稍长一点的是社会 , 时段最长的是文化 , 更长的是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