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经纬13年:铁水与少年( 六 )


从外部看,经纬义无反顾地把投后做重的行为,是在愈发红海的早期投资的一种差异化努力。而在张颖自己看来,则更因为其中的“起伏和挫折”可以带来“深层次友情和相互信任”。
8年来,经纬大概每年碰到400到500起重大医疗事件,很多人会觉得这样一种付出太傻气了,但张颖觉得这种在人特别敏感脆弱的特殊节点的服务无比有意义。
猿辅导联合创始人李鑫说,从医疗小组这件事上能看出,张颖并不像大家认为的“很西式”、“很直接”那么简单,“他对中国社会的洞察是非常敏锐的,设立医疗小组是对中国人情社会痛点的很好洞察。”
钟薛高CEO林盛对36氪表示,他和张颖之前曾经因为某些条款没谈妥,在微信上杠起来,一周没搭理对方。没成想,一周后,张颖主动放低姿态,找他见面破冰,这让个性也很强势的他刮目相看。经过那次摩擦冲突后,他发现俩人好像亲了很多。再次想起来,会不自觉地笑。太多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只是一个投资关系,但张颖让他觉得:“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在36氪对张颖的两次采访中,他反复提到自己成长经历的交错:六年山东泰安,六年安徽马鞍山 、十多年美国旧金山,而后又回到中国。因为在恰如其分的时间节点,被“历史的偶然性”送回中国做投资,所以他认为他如今拥有的一切都是“几亿分之一的幸运”。
如此熔炉般的经历,也让他可以在强与弱、轻与重、内与外、好与坏等一切相对立的维度里自由穿梭。对自己、对经纬,他会有强者认同;而对外,他一方面挑战强者,“要挫就挫大佬”,一方面又对弱者、身处危机者有强大的保护欲。
2019年,在征得投资人同意后,某创业公司启动IPO。但到关键签字环节,突然有个投资人因为看到市场环境出现变化,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表示一定要按照他说的价格回购之后,才肯签字。
关键时刻,釜底抽薪——这让其他股东都很气愤。但大部分人尽管很怒,但也只是躲着,不理会。这个时候,又是张颖挺身而出,告诉那家机构:“你这样做不对,谈好的事,不能因为你一家利益,就来威胁公司。”“如果是这样,以后大家不会再和你合作了”。
这件事之后,这家投资方又找张颖,说联手把公司卖掉。接到对方电话时,张颖本来正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对方话说一半,他就已“气到爆炸”,迅速让司机在可以停车的地方,一字一句地告诉对方:“这件事你告诉创始人了吗?”
张颖对36氪强调,这是他最在意的一点——投资人不能在没有跟创始人达成共识的情况下,背着创始人去单方面促成交易,因为“这种行为明显是在背后捅创始人一刀。”
芯驰科技创始人仇雨菁说,她的公司在融资时,王华东说过的一句:“这是一个大家会主动自称经纬系公司的投资机构”,这让她很受触动。
或许这也是身为一个早期投资人的殊荣:往往越早的起伏和挫折,越能抵达彼此生命的深处,从而建立深度链接。
就像当张颖追溯起理想汽车的这笔投资时,他认为勇气来自“做早期投资的人,头脑没那么复杂”,但同时他也认为这就是“早期投资为什么牛逼”的原因:“一个那么后期的项目,产品发展还很早期”,“当所有的逻辑,所有的数据,都指向不确定,我们选择了把重心放在对人的相信上”。
投资理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波折故事。2017年底,当整个行业都还是云山雾罩时,经纬主导了这一轮投资,并帮公司协调了其他跟投伙伴。次年,当理想的账面资金只能支撑4-5个月时,又是张颖帮忙拉来几支基金迅速投了一轮。再后来,当理想又一次陷入融资困境时,在经纬位于泰康金融大厦朝西的小会议室里,张颖劝李想再找找其他“Deep Pocket(深口袋)”的大佬朋友,这才有了后来王兴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