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给产品经理选岗位的3点建议

编辑导语:马上就到了金三银四的求职季,很多技术人员都打算换工作,却又苦于不知道该如何换。本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对产品经历择业择岗的看法,以及换岗的一些底层逻辑。有需要的小伙伴不妨来看看。
经理|给产品经理选岗位的3点建议
文章插图
求职季,想聊聊我选岗位的底层逻辑。
最近被问了很多求职的问题,索性分享一下我对产品经理择业择岗的看法。
谈一谈:如果你最近想换工作,建议考虑哪些因素,以及,我会推荐你做些什么。
目前的产品行当,已经和五年前有了些许差别,之前我会推荐你去热门赛道,但现在不会,原因下面讲。
说在前面:首先,我不盲目推荐去头部大厂,更不鼓励去热门的行当,我只讲岗位相关的底层逻辑,不鼓励机会主义。
其次,我清楚领导、薪资这些微观因素的价值,但本文不赘述。
谨结合行业发展,谈谈如何顺应大势、吃红利、立于不败之地。
一、不去头部产品的对立面产品经理是在行业赛道上冲浪的玩家,所以要先看行业阶段和趋势。
和10年前不同,现如今,行业不再野蛮生长,市场和用户也已经趋于冷静。
之前的互联网产品经理攻城略地,比如百团大战、生鲜电商时期,大部分项目都在蓝海或者巨大市场中抢地盘,打江山、占山为王,所以看上去每个人都像一个小CEO。
但现在的产品经理岗位更细分,做的往往是守江山的活,和其它企业白领做事的细致度差不多,所以往往被调侃成螺丝钉。
这不是岗位的问题:岗位本身没变,只是市场需求变了。
大赛道的头部产品均已确立巨头地位,这让市场态势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市场格局定了=增长红利没了。
比如,短视频赛道初始化阶段,大量用户还没有形成消费短视频的习惯。
随着用户不断尝鲜,各个平台就能吃到一些增长红利,也就是说:只要产品入局,都能低成本分走一些用户。
但现在,这部分增长的bonus没有了,增长成本回到理性的水位。
这背后的逻辑是:用户逐步都有了自己喜欢的主力消费平台,产品发展进入平台期;
此刻再做增长,极少是做纯新用户的挖掘,更多是挖掘其它平台的老用户,这个成本和难度更大。
除非大平台犯影响自己根基的大错误,否则从0开始和大平台抢独家用户,几乎不可能,何况,资本也不会鼓励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也意味着,在下个技术变革(比如短视频+流量降价这样的机会)出现之前,市场对于新消费类产品的需求会减弱。
与其和大平台对立、竞争独家用户,不如依附于大平台去做生态内的服务。
所以,近两年才出现了这么多MCN机构、代理商、生态服务商创业项目。
所以,如果你现在还在尝试和短视频、熟人社交等头部领域的TOP2产品竞争。
不如考虑换个赛道,或者进入大产品的生态。
理由是:对抗平台和整个行业的平台化趋势相悖,失败概率大,得不偿失。
二、越精细的产品越值得去反观平台的用人需求,内部往往需要能治理江山的“收租型产品经理”,他们必须要有能力在大平台内修修补补,做精细化运营和治理的工作。
这和攻城略地打造头部产品的“古典产品经理”,在能力模型上已经有了根本的区别。
这里要解释一下,并不是说“收租业务产品经理”的价值和产出更低。
而是相比之下,之前一线“古典产品经理”的溢价太高。
原因上面也有提到:古典产品经理攻城略地时,可以通过吃增长红利、抢占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回报,在资本的加持下,这个价值还会放大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