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弘玑高煜光:超自动化,正在激发人机共融下的数字生产力( 三 )


数字人技术的诞生不仅仅是出于人机共融的愿景 , 也是因为弘玑的企业客户们正在拥有成千上万的数字员工 , 管理机器人也将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
另一方面 , 公民自动化是一个更加“民主”的技术概念 , 致力于将传统的专业IT能力打包成为让业务人员也能够负责的应用与创造逻辑 , 使得配置电脑、文件处理、安全性部署等职业能力不再局限于专业的技术开发者 。 换句话说 , 得益于RPA和低代码技术融合的公民自动化 , 能够大幅降低业务门槛 。 人们在“拖拉拽”的操作模式下即可参与到新的超自动化应用 。
由此 , 在数字生产力需求下向超自动化过渡的RPA , 目前也成为了国内最适合做多技术融合商业化的赛道之一 。 而在从RPA向超自动化演进的过程中 , 除了行业自身的既有优势之外 , 未来的产品技术壁垒将主要体现在如何继续拓宽平台级的智能调度能力和智能流程挖掘能力 。
“在未来的一到两年中 , 更多新的技术会加入自动化的赛道 , 其中就包括决策智能 。 ”
高煜光介绍道 , 如今 , 机器人的商业化密度已经改变了数字生产力的生产组织方式 , 从国外到国内 , 厂商们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AI来驱动自动化技术的升维迭代 , 以便通过决策智能来观察业务流程的路径 。 未来 , RPA领域将有望发展出自动化的“超级应用” 。
03.以“人”主导系统 , 才是自动化的最大价值之一
不断增长的运营需求和人才差距 , 使得企业对超级自动化的兴趣持续增长 。 Gartner预测 , 2023年 , 用于支持超自动化的软件技术支出将达到7200亿美元 , 用来支持流程自动化、集成、决策分析和情报用例 。 到2026年 , 超自动化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 企业内超自动化的程度和业务技术人员数量也会不断提高 。
可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 , 超自动化同时也意味着“人会被数字生产力所代替” , 或者人们为了工作需要学会的软件越来越多 。 以上都来自于“人的能力”被走在半路上的企业数字化限制着的畸形关系 。
“人不能被系统绑架 , 自动化和人的关系永远都是共生共存的 。 ”
高煜光认为 , 任何技术产品都应当是为它的用户角色和不同环境下的用户使用习惯来服务的 。 而数字生产力从架构上也分为两种 , 一种是面向企业的业务自动化平台 , 一种是面向个人生产力的自动化 。 作为国内超自动化的先驱 , 弘玑的超自动化产品线也贴合这一思路 , 分别以数字员工平台和工作易两个产品组合面向业务自动化平台与个人生产力自动化赋能 。
除此之外 , 为了应对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 弘玑还构建了智能助手、尚书台、弘观流程智能等产品线 , 从需求出发分为:
RPA产品线:作为超自动化的原生基础 , 是帮助企业实现流程自动化的第一步 。
平台产品线:随着RPA核心产品的成熟 , 一方面客户需要在企业推广自动化的过程中 , 对不断增加的自动化需求进行管理和串联 , 同时也对机器人的授权管控、部署上线、运维监控 , 甚至多个厂商的机器人统一管理与部署;
AI产品线:AI、OCR、NLP、屏幕理解等多项技术能力能够提升RPA的单点自动化程度 , 比如在财务领域的智能费审 , 在运营领域的供应商对账 , 银行信贷领域的风险识别 , 都需要把AI能力进行场景化 , 嵌入到业务流程中 。
工作易产品线:把RPA产品通过SaaS化的方式 , 结合应用流程市场 , 从而使得中小客户能够使用企业通用的自动化能力 。
专访弘玑高煜光:超自动化,正在激发人机共融下的数字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