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弘玑高煜光:超自动化,正在激发人机共融下的数字生产力( 二 )


目前 , 国内RPA领域仍处于发展早期 , 作为被看好能够跑出PLG(产品驱动增长)独角兽的企服赛道之一 , 格局分散且竞争激烈 。 不过 , 自2022下半年开始 ,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可商业化AI终于开始频繁出现 , 新的技术融合极大地推动着超自动化走向成熟 。 RPA的下半场也将会变成关于超自动化的竞争 , 市场洗牌有望在2023年出现 。
02.技术融合的未来 , 向“超自动化”演进
“超级自动化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 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建立一个可扩展、可管理的自动化平台 。 ”
高煜光观察到 , 企业未来的数字化方向 , 将会是一种定义人与系统、人与人、系统与系统之间关系的新的集成模式 。 这也是对过去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以“从系统到系统的集成”为中心的思维模式的重新审视 。 而超自动化正是在人和系统之间加入了一层“业务自动化平台” , 打破了原有的二元关系 。
在新的三元关系中 , 超自动化一方面可以通过RPA解放人的双手 , 把人的一部分能力变成数字生产力 , 也可以向下进行“系统数字化” 。 比如 , 在企业出现新业务需求的时候 , 可以在不改动老系统的前提下 , 通过超自动化的技术框架灵活地搭建新的模块 , 使得业务形态变得更加灵活 。
因此 , 从应用关系来看 , 超自动化可以被视为更加全面的“泛PRA”的体现 , 同样也拥有比RPA更大的机会 。 2023年 , 对于已经发展了15年的RPA领域来说 , 如何摆脱产品同质化的困境 , 在资本冷静期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 厂商的破局点将会主要体现在对超自动化的商业理解 , 在产品中最大化多技术融合的价值 , 同时积极提高行业认知 。
市场教育在中国一直很重要 , 尤其是在RPA、超自动化这些听起来不容易理解的领域 , 更是如此 。 在一个领域的起步阶段 , 依靠市场教育和其他领域抢夺窗口期 , 同时跟随新兴技术的商业化潜力做出预判 , 对于任何一家软件厂商来说 , 都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 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RPA原生厂商 , 弘玑也是国内最早将RPA提升到超自动化的企业 。
“判断一项新的技术应当如何延展到我们的产品中 , 只靠市场验证是不够的 。 只有在企业客户那里做了很多商业化落地之后 , 我们才会正式把它作为商业产品推向市场 。 ”
专访弘玑高煜光:超自动化,正在激发人机共融下的数字生产力】也正是因为这样 , 弘玑直到2018年才发布了第一代产品的商业化版本 , 而近日发布超级自动化的新产品线也是如此 。 一边审慎观察RPA风口下具有长期价值的应用场景 , 一边寻找市场切入点 , 在高煜光看来 , 同样是出于对企业中不断变化的人与系统、人与人、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三元关系的充分理解 。
目前 , 弘玑已经将其超自动化产品矩阵扩展到了iBPMS、流程挖掘、iPAAS等相邻技术中 , 提供了丰富的可组合性 , 同时更加强调以业务管理为中心 , 以提高整个业务系统的灵活配置和调度 , 从而用一种新的集成能力来串联企业的业务系统 。
2021年UiPath上市后 , RPA似乎已经不再被视为一个新兴领域 , 但事实上 , 技术融合的时代流动性决定了企业自动化会持续具有非常可观的市场空白和深度开发潜力 。 以弘玑自研的数字人和公民自动化技术为例 , 虽然RPA本身就被称为数字员工 , 但在此基础上 , 弘玑将数字虚拟人、AIGC(是继UGC、PGC之后新型利用AI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生产方式)等技术与RPA结合在一起 , 使得以行动为核心价值的RPA能够更加形象化 , “拥有一张脸和一个身份” 。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 , AI能力下的数字人的行为可以被更好的解释 , 同时也能以更友好的方式参与会议与流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