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星尔克|野性消费:年度热点背后的底层逻辑( 三 )


桑斯坦认为,由于“信息茧房”的 存在,人们只会选择和接触与自己意见相同或近似的人群,采纳符合自己预期的观点,于是逐渐形成 “回音室效应”(Echo Chambers):个人所认同的意见和观点,以及所感兴趣的事物,都会在这种传播场域中得到“正反馈”式的激励和放大,所谓“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信息茧房一旦形成、回音一旦产生,就会不断加剧群体极化,使一种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梳理野性消费的发展轨迹,你会发现事件的发酵原点都在社交媒体,无论是新浪微博,还是抖音直播间,亦或是校内论坛,这种看似小范围的媒介传播形式借助算法的推荐上了热搜、频频推送到“猜你想看”。
鸿星尔克|野性消费:年度热点背后的底层逻辑
文章插图
推荐的热点
在频繁的点赞、转发和评论中,网民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渐减弱,开始屈从于群体意识,继而诱发沉默的 螺旋效应。在鸿星尔克事件中,起初也存在不少理性声音,少数民众一方面认可鸿星尔克的捐赠行为,另一方面也能指出质量问题、劝导大家理性消费。然而他们却被处于信息茧房中的网民贴上了“异类” 的标签,甚至在网络上形成了对他们的漫骂与嘲讽,理性的声音逐渐失去了表达的空间。 就如同那个段子讲的:
互联网的作用,原本是让井底之蛙开一开眼界,认识一下井口以外的世界。可是在这,实际情况是成千上万只井底之蛙通过互联网互相认识,互相认同和肯定,并经过长久的交流之后达成共识:世界确实只有井口这么大……
四、结语华语歌坛大姐大那英曾经唱过一首歌: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这纷扰
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现在再听,原本用以描绘爱情的歌词却充满醒世意味:世界在不断更迭,热点在持续涌动,我们需要跳出纷繁事项,寻求一双慧眼,清楚、明白、真切的看穿表象背后的原因。
如同电影《教父》所说:“半秒钟看清事物本质的人,和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命运注定截然不同。”
因此,无论是鸿星尔克还是氪星儿科,读懂这些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下,至少有助于我们活成一个明白人、拒绝人云亦云。但它们更重要的意义,是帮助我们勾勒我们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或者说,我们应该主动去塑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 鸿星尔克|野性消费:年度热点背后的底层逻辑】参考资料:
乔纳·伯杰:传染:塑造消费、心智、决策的隐秘力量,2017
凯斯·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2008
章之光、金盛光:社会心理学,2008
陈宇、张丽、王洛忠:网络时代邻避集群行为演化机理,2021
本文由 @脑力工厂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