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菲律:我们作为一个人力资源的科技企业和服务企业,我们讲人的问题确实我们看的算比较多,今天大家也在看某企业的人才中心的新闻。
首先我们谈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数字化人才的缺乏,先要问一问自己,我们自己的人才观是什么样的?我们仍然有大量企业的人才观是觉得我只要砸钱就能够获得这个人才,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样的,如果以这样的人才观去看数字化人才,我觉得会遇到同样瓶颈和问题。包括我们现在看很多中国的企业,因为我们陪他们走出去,我们碰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瓶颈,就是说中国企业的雇主品牌在海外的形象是比较糟糕的。从以前的角度来讲,我们的传统企业可能对于雇主品牌的建设不是很重视,现在重视了,但是我们往往喜欢营造一个所谓的,我给你待遇好,你就要给我卖命的这样一个形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才,其实都很难形成一个长久的人才保留机制。对于数字化人才来讲,我觉得一样,因为数字化人才更紧缺,更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这个过程当中,确实我们需要去考虑怎么样更好的去激发他,而不是说我跟你做一个资源的或者利益的交换。
于洋:数字化人才我们分最高层的,一个在组织核心的领导层去推进数字化的,这样的过程,我觉得这些其实今天有很多的嘉宾进行了很多的顶层设计和方案,往下去做这样的指引和推进,这些其实我们有大量的其他之前在IT领域里面做服务,然后现在对于行业有充分理解的这样的人员进行推进,我们其实并不太匮乏的。
但是对于下面具体落地的时候,我们往往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说,技术领域的人员尽管我们有大量的从互联网领域和各方面积累很好的技术的人员,但是他不懂具体的业务行业,业务的人员又不懂技术,两方面如何进行充分的融合?到底是技术人多学学业务,还是业务人多学学技术,基本上对于技术人员学点业务,然后贴近,然后进行进一步的制定还是有可行的。但是对于常年都是在业务侧进行生产运营的人员,其实去现学技术,理解技术,这方面可能不太可行,所以在这个方面上,可能还是让技术的人员多去主导一些,或者说多去融合和贴近了解业务去做这方面的工作。
但是另一方面看到了非常好的趋势,包括我们现在服务的一些大型的国企央企,我们看到他们新成立的数据部门,一是说数据部门负责人已经都是30、40岁很强干,不是年纪很大的,对于整个数字化的理解非常到位的领导人员。另外是他们的基层,95、97年的人员,但是这些人员都是高度的跟技术相融合的,他们整体原本的学科和对于整个技术和业务的这种理解和各方面在原生里面就是一个技术人员。然后他们对于新技术掌握和业务的结合有非常好的趋势,这可能也是一代一代新的人才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就是技术人员在新的人员里面,已经越来越主导和可以将技术跟业务推进和融合下去。
施伟:我的思考是这样的,首先我觉得在未来数字化人才有个特征,会越来越年轻,这个东西很重要,就是未来这些人的特征一定会变成互联网的原住民,包括使用这些数字化的工具,然后包括这些理念应该都是,他们是从一开始就是接受度非常高的这些人。
基于这个,在数字化时代的人才特征,从技术跟业务这个角度去看的话,我觉得他的技术能力跟业务能力不太会是两个职能,不是财务跟人力的关系,或者产品跟研发的关系,技术是他的一个思维,未来不是变成考核的一种能力了,而是你有没有用技术的方式去工作。
- text|《2021大数据产业年度创新技术突破》榜重磅发布丨金猿奖
- 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地标 中国声谷冲刺5000亿产值
- 三星|试图挽回中国市场,国际大厂不断调价,从高端机皇跌到传统旗舰价
- 分成|YY直播:2021年公会和主播分成超50亿
- 蓝思科技|苹果与34家中国供应商断绝合作,央视呼吁:尽快摆脱对苹果依赖
- 他是“中国氢弹之父”,他的名字曾绝密28年,他叫于敏
- 短信|关于5G消息,中国移动取得新进展,微信该做准备了
- 一个时代的结束!中国移动:10086 App将于1月30日起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瞧不起中国芯?芯片女神出手,30岁斩获国际大奖,让美国哑口无言
- 智能手机|全球第17位!App Annie报告:2021年中国人均每天用手机3.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