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估值109亿的顺丰同城要上市了,即时配送的“智能化战争”才刚开始?( 四 )


数据显示,达达集团过去三年营收分别为19亿、31亿和57亿,整体高于顺丰同城。但过去这三年,达达集团的亏损也高达17亿,同样超过顺丰同城。
物流|估值109亿的顺丰同城要上市了,即时配送的“智能化战争”才刚开始?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东方证券)
不过,对比之下,相信大家还是发现一个核心问题:顺丰同城280万的骑手负担10亿级别的订单,订单数相当的达达集团却只有70万+的骑手,且业务覆盖了全国2600多个市县,远超顺丰同城的500+市县。
如何像达达一样,用更低的人力投入,承接更多的订单业务,且将业务向更广阔的市场铺开呢?
智能化,或许是大势所趋。
即时配送的下半场,智能化是大势所趋说到这,我们或许应该跳出即时配送这个小框框了——放眼整个物流行业,都在智能化建设上陷入疯狂内卷。
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 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线下物流的人力成本不断攀升,利用智能化减少人员支出、提高产出,是必然选择。
  • 另一方面,电商平台的顺利运转最离不开的是物流,智能物流不仅是未来的大势所趋,甚至可以说是即时配送平台最基本的基础设施。
此外,智能物流的爆发,也有一些客观因素的推动。
比如疫情的爆发令物流巨头们意识到,基于大数据、AI人工智能、IoT等技术的全链路智能物流体系能在极端情况下保证业务正常运转,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而且通过智能化的物流系统,打通线下仓储、配送通道,更是贴近消费者、提高渗透率的关键。
有鉴于此,围绕智能物流进行改革,就成为了美团、阿里、京东、顺丰等巨头这几年的主旋律。
从各大巨头最近几年的动态看,这股主旋律早已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就认为,要说巨头们的智能化转型,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分析:线上订单处理系统、智能仓储以及智能配送。
阿里、京东领衔科技竞赛,无人配送仍难实现商业化
  • 智能订单处理系统:SaaS发挥重要作用
先来看线上处理系统的情况。
对于即时配送来说,快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要达到快速、准确的服务标准,订单处理系统是基础。
以达达为例,今年9月份发布的即时配送SaaS系统达达智配,就接入了达达全渠道订单信息,且提供订单派送管理、运力管理能全套服务,能同时满足后台运力调度、前端订单处理和派送跟踪管理等需求。
顺丰这边,物联云仓为其提供的50OMS订单管理SaaS系统、50BMS经营与效能管理SaaS系统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根据物联云仓官方的说法,其订单管理系统能基于智能算法规则,对多渠道来源的顺丰订单进行统一整合管理,并根据整理后的信息进行自动快速分发、智能运力匹配,同步下发到对应仓储和配送系统。
  • 智能仓储:京东、阿里各有所长
至于智能仓储, 过去一年的进步也令人侧目。
其实,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无人配送能够成功落地,智能仓储也提供了关键支持:全智能化运营,能以最快速度实现仓库分拣到配送运力调度的数据对接,让配送更加及时、更加方便。
在这一块,京东和菜鸟可谓双雄竞争,你追我赶。
在今年5月份的消博会上,菜鸟宣布和海控全球精品海口免税城达成战略合作,菜鸟承诺为后者提供全链路数智化物流服务,以全智能的方式完成港到仓、保税仓、门店仓和门店-提货点的自动化物流配送。
我们当然愿意相信菜鸟绝不是夸大自己的能力。
毕竟早在去年于无锡上线的新一代菜鸟智能仓,就已经能通过AI调度,指挥超千个机器人协同作业,将发货能力较上一代智能仓提升60%,且极大降低人力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