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看穿十大行业」互联网行业研究方法框架探讨——文字回顾( 五 )


从整个空间上面来讲 , 现在大概35万亿商业支付的流水 , 未来5年我们觉得商业支付的流水还有翻倍的空间 , 也就是说费率提升万分之一 , 对5年以后如果按照70万亿来算 , 就会有70亿利润的一个弹性 , 所以在这一块 , 我们觉得大概率微信支付这块是有可能会达到一个微信 , 腾讯现有的一个利润体量的这么一个可能性 。 我们对这一块的盈利预测 , 也是相对来说比市场会更为乐观一些 。
大家在这里面可能也会有一些疑问 , 觉得整个支付的价格是没法提的 , 其实支付本身因为给支付合作方分得的利益非常多 , 尤其是通过银行渠道拓展的微信支付的商户 , 后面也通过这种结构性的转移 , 更多的利益转到微信体系内 , 所以我们觉得它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 整个金融这一块 , 最核心的是看向微信支付给它带来变现能力的提升 。
接下来讲一讲关于电商 。 大家都觉得电商好像是个低频业务 , 其实电商算是一个高频业务 。 比如我们看到阿里巴巴的人均购买频次是90次 , 拼多多大概也有四五十次 。 购买频次是电商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 当然也包括用户数 。 驱动用户数的核心因素就是靠品类的扩张 , 所以我们看到像京东这样的公司 , 通过品类的持续扩张来驱动它的用户数持续增长 , 也是用户增长的一个原动力 。 而像唯品会这样的公司 , 就容易遇到用户发展的瓶颈 。
从客单价的角度来讲 , 像京东这种通过品类的扩张 , 它的用户是加速下沉 , 总体的客单价就会有一定的下降 。 而唯品会客单价的下降 , 主要也是因为用户下沉 。 在物流效率还能继续提升的情况下 , 我们觉得客单价是会向下的 , 所以这里面的核心就觉得 , 用户数可以增长 , 购买频次也还是有提升空间的 。
看一下关于拼多多 , 从美国相关公司 , 我们列举的这些公司 , 其实都是低价高性价比产品业务模式的公司 , 我们觉得消费更多的时候会向理性回归 , 消费升级从美国历史上来看 , 只是属于特定的一个历史阶段 , 通常在经济较弱的时候才会出现 。 在经济增长放缓之后 , 消费总额还是要回归理性的 。 所以我们看到几家廉价的商品零售商 , 2008年以前的前10年表现都很低迷 , 但是经济危机之后会发现 , 业绩出现一个加速的增长 , 股价也迎来了一个长牛的阶段 。 包括我们看到这些公司品类的变化 , 毛利率也是在经济危机之后开始出现了一个显著的提升 。
另外一点 , 货币化的提升和商品的价格是没有关系的 , 更多的是与链条的长短有关系 。 我们看到廉价的商品零售商DG和DT , 甚至实现了比其他这些综合类的零售商更高的利润率 , 所以它和商品本身的价格高低是没有关系的 , 更多的是与从生产商到消费者手中 , 这中间链条的长短有关系 。 比如生产方到消费的手中只通过拼多多一家 , 10块钱的东西加价率50%也就是15块钱 , 但如果中间环节过长 , 10块钱从生产商到品牌商手里 , 加价率30%到13块钱 , 品牌方这边再到像京东天猫这些渠道 , 再加价50% , 价格就会出现一个很明显的差异 。 所以货币化的提升 , 更多的与链条的长短有关系 。
以上就是关于电商的一个核心的逻辑 。
最后一块看一下本地生活 。 本地生活这两年也是市场非常关注的一个方向 , 本地生活包括外卖、到店、社区团购 。 餐饮外卖这一块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美团和饿了么两大巨头的竞争格局 。 新零售外卖还包括像京东到家这样一些平台 。 也就是说这些外卖的平台也已经切入到新零售的平台 , 新零售外卖的这么一块业务 。
到店包括到店餐饮、到店综合、本地酒旅 , 主要是美团和阿里的本地生活服务体系 。 还有一块就是社区团购 , 包括美团、多多、鲜生优选等等 。 本地生活的核心指标包括GMV、订单量、交易用户数、人均消费ARPU、变现率 , 总体来讲它和前面其他的一些细分领域也基本上是一样 。 从收入构成来讲 , 佣金收入等于GMV乘以佣金率 , 另外还包括在线营销的收入 , 就是GMV乘广告的变现率 , 广告的变现率 , 大家用大众点评的很多时候都会看到一些广告 , 广告对这些平台来讲 , 越来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变现方式 , 这是收入的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