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我们把零售数字化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

周鸿祎|我们把零售数字化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




作者|桑明强
“数字化这班车 , 比早晚更重要的是 , 你为什么而出发 , 比快慢更重要的是 , 你要解决什么问题 。 ”未曾想到 , 2022跨年演讲上罗振宇的这番话一语成谶 , 几乎成了数字化浪潮下市场的真实写照:客户方拎不清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 服务方琢磨不透客户的真正痛点在哪里 , 以至于大量的、不合理的需求端连接着活跃的、低质量的供给端 , 并且 , 这种无序性愈演愈烈 。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各式各样的“中台”搅乱着市场 , 距离枪炮声最近的数字零售赛道尤为突出 。 这种剧烈的冲击直接体现在零售价值链的变化上 , 工厂-渠道-用户的线性链条正慢慢被新型网状价值链替代 , 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零售数字化虽然是1号位工程 , 但却和组织架构全员息息相关 。
比如总部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 , 是赋能者带头大哥还是发号施令?作为神经中枢 , 数字操盘团队该如何推进工作?企业面向消费者的关键触点(如导购和小B群体)的积极性 , 该如何激活并成为企业战略落地的一份子?直营门店的标杆该如何打造 , 加盟商的利益又该如何兼顾等等 。
我们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 早些年的新零售和如今的数字零售已经完全不同 , 零售升级的本质并非只是简单的扩大切口 , 或者说是“修正主义” , 而是用数字化的工具和手段 , 用极致的效率实现极致的用户体验 , 不然企业稍不留神就会陷入“规模不经济”的陷阱:对流量的渴求压倒一切 , 反倒忽略了真实的用户增长 , 规模越大 , 效率越低 , 数字工具也无法起到“起、承、转、合”的关键作用 。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前几年的数字零售呼声很高、但很多产品无法规模性的落地 , 因为更多的时候 , 数字零售服务方更多的是被客户牵着跑 , 做着高度定制化的事 , 在跨行业、跨门类的营收压力下 , 这些大客户的深场景的需求 , 往往无法解耦集成为一个标准化产品 , 在这种情况下 , 更别谈谋得SaaS领域里的“飞轮效应” 。
零售看似很简单 , 但其实是个非常有讲究的技术活 , 而且和其它行业相比 , 它一直在发生变化 , 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 微盟集团首席运营官尹世明就曾公开谈过这个问题 , “我们碰到新形势 , 不要按照既有模式往前走 , 而是要不断蜕变自己 , 完成自我进化 , 只有这样才会越来越强 。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 甚至已经成为数字零售的“突破口” 。
关注用户 , 而不是流量;追求闭环 , 而不是扩张 。 站在数字零售、或者说零售数字化转型的分水岭节点 , 就更要想清楚自己的能力项 , 我并不认为存在一成不变的方法论和模式 , 要实现价值而运营 , 就得有取舍 , 做到“多一分浪费 , 少一分不完整” , 因为一家真正成熟的公司或者说一套真正成熟的方法论和模式 , 一定是经过行业兴衰和经济周期的考验 , 才能真正得到验证 , 这也是我们这篇文章想认真聊清楚的话题 。
01做不好KA , 就别谈SOP
就如前面所谈到的 , 现在的数字零售就像个大熔炉 , 很多能力不一的玩家充斥其中 , 究其原因 , 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产业和技术成熟度” 。 那如何判断产业和技术成熟度这件事呢 , 放眼全球 , Google之前也有搜索 , 但直到Google把搜索和广告完美结合才展现了极强的赚钱能力 , 相应的 , Uber之前也有打车 , DoorDash之前也有外卖 , 但直到手机和支付技术技术成熟 , 才造就了它们的明星光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