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最后一公里:在争议、思考、摸索中前行( 四 )
事实上 , 据《科创板日报》采访人员了解 , 尽管北京是首个官宣除外支付机制的城市 , 但它并非唯一一个 , “有不少城市都在探索 。 ”有了解进展的知情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欢欣之余 , 业界也不乏冷静的声音:虽然创新技术可以不跟DRG走 , 但“创新技术”到底该怎么定义?在医保部门眼里 , 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价值到底有多大?这些都还是疑问 。
而从北京市医保中心主任郑杰的解释来看 , 实际上不管是跟DRG走 , 还是不跟DRG走 , 未来“伪创新”可能都将很难混水摸鱼 。
“我们会进行专业论证 , 邀请临床和药学专家论证你这个创新药和创新器械是不是真的有意义 , 真的契合临床发展需要 。 我相信我们的专家一定会火眼金睛 , 把那些糟粕去掉 。 所以DRG是一块试金石 , 可以帮助我们的企业和产业回归正确的价值观 , 以质量为荣 。 ”郑杰主任在会上表示 。
在医改的指挥棒之下 , 手术机器人行业到底该何去何从?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姚宇教授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 他指出 , 中国医疗手术机器人产业成功的关键 , 不仅仅取决于技术研发企业的努力 , 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方向与进展的影响 。
“因此 , 照搬外国手术机器人产业发展路径不再可取 。 ”他认为 。
有趣的是 , 在是否应该复制国外经验这个问题上 , 《科创板日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业界的分歧并不少 。
比如当有人认为 , 参照国外成功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和MAKO关节机器人 , 手术机器人应首选“机器人+耗材”的商业模式 , 也就是做封闭系统 , 设备和耗材都使用同一厂家产品 。
但林进教授却并不赞同 , 他认为可以配套任何品牌假体的开放式手术机器人才是临床真正所需 。 “因为 , 手术机器人是手术的辅助工具 , 它就应该成为一个平台 , 让所有的不同的东西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
“如果医院买了你这个产品 , 只能配套使用你的假体 , 那么除了成本会增加以外 , 最重要的是它不能兼容更多的不同类型的假体 , 从而很难满足不同病例对假体的个性化需求 , 这就大大降低了这个平台的使用效率 。 ”他说 。
【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最后一公里:在争议、思考、摸索中前行】孰对孰错 , 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最后的答案 。 但对于即将起跑而前路仍有太多未知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产业来说 , 这样的思考和争论可能就是前行的动力 。
- 机器人:科技巨头们的新“玩具”
- |机器人:科技巨头们的新“玩具”
- |三院士纵论智能机器人发展未来
- |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再搭智能社会桥梁
- |我国已成全球机器人最大应用市场
- 汽车|机器人不同用处的分类(二)
- 特斯拉去造人形机器人,有一个隐藏的大优势
-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现场获奖合影。|连续两年蝉联!华中大团队获这项机器人大赛全国冠军
- 世界机器人大会|瞄准GAAfet,这次美国的“断供”EDA,真的很严重吗?
- 居家帮手、安防专家、智慧大厨……机器人应用场景在长沙不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