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万亿级机器人赛道,正在孕育下一个百亿美金独角兽丨什么值得投( 六 )


多位采访对象提到 , 综合产业发展速度和宏观环境来看 , 目前核心零部件 , 如谐波减速器 ,5年后的技术水平就能满足国内厂商的大部分需求;但RV精密减速器 , 要追上目前业内第一(日本纳博特斯克)的水平 , 至少还需10年 。
在资本端 , 对于如何解决卡脖子问题 , 线性资本董事总经理黄松延认为 , 目前国产的核心零部件在性价比及迭代速度上具备优势 , 在向高端突破的路上 , 一方面 , 资本方一定要加大投入 , 才能推动整个产业发展 , 行业才能诞生更多巨头;另一方面 , 想要打破瓶颈也需行业、政府各界共同努力 。
不过 , 有投资人认为:“资本始终是逐利的 , 重资产的产业链企业 , 投资回报周期长达数十年 , 回报率也并不高 。 这一问题的解决 , 还是需要仰赖国家基金、大资本入局 。 ”
在企业端 , 蔚建科技的梁衍学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 缩短核心零件与国外的技术差距 , 核心取决于客户 。 以减速器为例 , 在客户方面 , 由于国内技术相对落后 , 国外厂家不会买国内的零部件产品;而国内也少有机器人制造商做大负载机器人 , 国内零部件厂商也缺乏良性的国内客户 。 这导致国内缺乏攻克技术难题的动力 。
“企业的硬件生产标准化后 , 在加速完善自身供应链体系同时 , 会推动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变得标准化 。 ”多位采访对象提到 , 头部企业想要实现品牌升级 , 国内机器人本体企业还需要在伺服系统、控制器、减速机、以及核心算法或者集成应用技术 , 这五大领域至少要把握2-3个 。

行业问题初现:低价竞争、人才短缺
(1)初现低价竞争等乱象 , 打破技术壁垒
随着赛道上的入局者越来越多 , 产品也渐趋成熟 , 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 , 产品同质化等问题逐渐显现 。
“部分企业外购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件 , 自身只负责集成组装 , 这类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 , 存在骗补贴之嫌 , 同时也搅浑了市场 , 这也是2018年工业机器人融资事件达到600起的高峰后开始回落的原因之一” , 线性资本董事总经理黄松延表示 , 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占了全球多数市场 , 初创企业想要立足 , 首先还是要构建核心技术壁垒 。
GGII所长卢彰缘也认为随着行业融资加快 , 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涌入 , 各家做的产品的确存在越来越趋同的现象 。 “但另一方面 , 机器人在应用场景上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 , 并没有太多能够快速大规模复制的场景 。 ”
他举例说 , 从半导体的生产工艺来看 , 用到工业机器人的环节多在芯片封测和晶圆生产两大场景 , 市场的相较3C、汽车等领域体量较小;半导体属于高端制造 , 生产环境对机器人要求极高 , 外资中的安川、KAWASAKI(川崎机器人)等企业 , 针对半导体行业定制了专用的工业机器人 。
以国内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 , 半导体行业并不适合所有厂商都去开发 , 对于技术壁垒高的企业 , 这才算是一个很好的细分市场 。
但实际上 , 以低价换份额只能够解一时之渴 。 卢彰缘进一步强调 , 用户重视的是好用 , 而非便宜 , 如果长期实行低价策略 , 只会在搅浑整个市场的同时丧失迭代技术的能量 。
目前国内销量第一的协作机器人在国内售价未达到国外头部厂商UR产品的一半 , 在如此巨大的价格优势之下 , 销售额仍不及UR的50% 。
多位采访对象提到 , 遨博、节卡等国内企业在商业落地上比外资更有优势 。 但在技术上则与国外头部企业则存在一定的差距 。 好在诸多细分领域仍旧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 留给国内厂商打破低价竞争陷阱、朝高端化迈进的时间尚还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