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万亿级机器人赛道,正在孕育下一个百亿美金独角兽丨什么值得投( 四 )


前瞻产业研究院调研结果显示 , 2019年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均价从2014年的17万下降为11万元/台 , 协作机器人本体均价从21万/台下降为10万元/台 。
而2020年 , 四大家族机器人在国内售价高于同类型国产工业机器人售价约40%以上 。 国产协作机器人由于性价比高 , 拿到了越来越多订单 。

(国产与四大家族工业机器人价格对比)
协作机器人中 , 国内的新松和大族激光营收已超3亿元 , 毛利率分别达27.9%与24% 。 2019年排名前六位的是优傲(外资)、遨博、节卡、大族、发那科(外资) , 市场份额分别为26%、20%、12%、5%、3%、3% 。 从如下图表可见 , 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也正在不断攀升 。

2017年-2019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内外资市场份额(以销量计)
有创始人提到 , 不可否认 , 现阶段国内协作机器人在技术和市场规模上都落后于国外 , 但在全球割裂、国内推崇国产品牌的大趋势下 , “一但中国出现了同等技术能力的产品 , 即便是全球龙头企业 , 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会越来越小 。 ”

核心零部件外资占据主导 , 国产企业短期难以追平
多位采访对象提及 , 虽然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发展态势不错 , 但在核心供业链上 , 与国外相比 , 国内存在至少10年以上的差距 。
(1)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是最大短板 , RV减速器与外资厂商差距大
当前 , 国内已形成完整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 主要分为零部件厂商、机器人本体厂商、系统集成应用商 。
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厂商有新松、新时达、华中数控、埃夫特等 , 产品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与国外差距不大 。
“但真正靠卖本体产品去挣钱的厂商很少 。 ”GGII所长卢彰缘提到 , 国产本体厂商的价格竞争太激烈了 , 导致利润越来越薄 。
下游系统集成商包括天奇股份、亚威股份、广州数控等 。 与零部件和本体环节相比 , 系统集成的壁垒相对较低 , 竞争激烈 , 与上游议价能力较弱 , 但其拥有渠道、价格、工程师红利、市场响应速度快、熟悉用户行业特点等诸多本土优势 , 是产业链上最为成熟的环节 。 目前国产品牌系统集成商数量在行业产业链中占比近95% , 单个和整体营收规模成长速度快 , 上市公司数量占比增长迅速 。
上游厂商包括绿地谐波、安川电机、南通振康等 。 在减速器方面 , 谐波减速器国产化进程较快 , 绿地谐波已实现量产 , 并在国内谐波减速器市场占有较高份额;RV 减速器精密性更高 , 国产化率较低 , 不过双环传动、南通振康等国产厂商已实现批量销售;伺服电机方面 , 目前具备自主产权和较大生产规模的国产厂商已有 20 余家;控制器方面 , 华中数控、新松等国产厂商在硬件上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
“上游的零部件可选的成熟的产品比较有限 , 高端产品是外资主导 。 国内RV减速器与外资厂商差距较大 , 这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 , 卢彰缘总结到 。
在工业机器人成本链中 , 上游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最高 , 占到整体生产成本的 60%以上 。 而国内精密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 。
在上游最重要的三大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中 , 国产化率分别约为 30%、22%、35% 。 据统计 , 新安装的机器人中 , 有71%的零部件皆来源于国外 。
“不论是进口日本还是欧洲的减速器加工机床设备 , 企业经常要排一两年的队 。 ”卢彰缘提到 , 国内购买精密减速器的成本占生产成本的30%-40% , 而在日本仅为25% 。 由于采购规模相对较小 , 相比外资品牌更没有议价权 , 国内采购精密减速器成本较高 , 这也是国产机器人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