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mail的产品界面就十分简单明了 , 微信发展了11年依旧保持早期的极简风设计界面 , 后期衍生出现的功能如小程序、视频号、看一看、微信支付等都是以组合插件的形式融入其中 , 以不打扰用户体验为前提 , 并且用户用的时候才会看到 , 用户用完即走 。
极简是一种能力 , “简单的目标是一个最高的目标 , 特别难做到” 。 张小龙说过 , “工程里面我们实现一个目标可能有一千种方法 , 只有最简单这种方法可能是最好的 , 正是因为有一千种方法存在 , 你要从一千种方法里面找到最好的方法 , 是最困难也是最难的一点 。 ”
他以前在“饭否”上写道 , “一个产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垃圾产品” 。 如今做了微信 , 他要做到“一个产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还不是一个垃圾产品” 。 因为“10亿人用它的时候 , 简单的东西才最好用” 。 所以 , 现在的微信和十年前一眼看上去没有什么变化 。
3
渴望沟通的孤独者
微信的成功或多或少跟张小龙本身的性格特质有关 。 他是孤独的 , 不善沟通的 , 但又渴望沟通 , 所以需要借助工具完成沟通 。
张小龙说 , “这么多年了 , 我还在做通讯工具 。 这让我相信一个宿命 , 每一个不善沟通的孩子都有强大的帮助别人沟通的内在力量” 。
他做QQ邮箱时 , 就尝试了很多社交功能 , 包括漂流瓶、阅读空间等等 , 当时在QQ邮箱的阅读空间里面 , 就有基于社交的阅读 , 朋友推荐文章并且可以在下面共同来评论 。 后来 , 这些产品功能被搬到了微信上 , 成为了摇一摇、朋友圈等功能 。
微信的起源也是因为他想做一个沟通的工具 , “我意识到这里是一个机会 , 这个机会不是因为kik的产品本身 , 而是我自己当时开始用智能手机 , 而很多基于PC的产品或者短信都不能实现很好的沟通体验 。 当时想法很简单 , 希望给我自己或者少数人做一个沟通的工具” 。
“我们刚好有一个团队在做QQ邮箱手机客户端 , 所以刚好凑了十个人的团队开始做微信 。 包括后台开发 , 三个手机平台的前端开发 , 还有UI , 加我自己带了一个产品毕业生 , 就十个人 。 经过两个月的时间 , 做出了第一个版本” 。
微信至今使用的开屏页就是张小龙亲自选定的 , 是他内心渴望的最好说明 。 “当时UI给出了好几个方案 , 其中一个是月球表面图 , 有很浩瀚的宇宙感 , 我建议改成地球 。 上面是站一个人、两个人还是很多人 , (团队)也讨论了一阵 , 最终决定只站一个人” 。
当然 , 张小龙能做成微信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背后的腾讯支持 , 尤其是马化腾的支持 。 有人总结 , “就公司哲学而言 , 微信的成功 , 仍然是马化腾式的胜利” 。 张小龙遇到了合适的人、合适的公司 , 两者互相成就 。
在产品层面上 , 张小龙与马化腾有点“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 。 他们同是产品经理出身 , 同样坚持用户价值导向 , 同样对产品构建和细节打磨有着近乎偏执的爱好 , 同样是极简主义者和直觉主义者 。 所以 , 张小龙做微信 , 马化腾大力支持 。 在早期微信快速增长阶段 , 张小龙不喜欢蜂拥而至的媒体采访 , 这时候同样不喜欢面对媒体的马化腾亲自出马 , “还是我替小龙去吧 , 让他专心做产品” 。 张小龙的微信也帮助腾讯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机遇 。
在商业化策略上 , 张小龙和马化腾是同频的 , 坚持“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 微信成长于腾讯转向开放的阶段 , 马化腾提出了向合作伙伴开放流量和资金的战略 , 这些促进了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等功能的推出和发展 , 推动着微信从产品工具走向一个生态 , 成为各行各业的“互联网+”平台 , 让腾讯实现了“扎根消费互联网”的战略目标 。
- 本文转自:青年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疫情之下|发现上海青春力|发展可持续时尚事业,这位青年设计师在上海实现逆袭
- 微信视频号开放“个人专栏”直播申请
- 微信|7亿听众背后的在线音频掘金故事
- |任正非:搞定了光刻机没用,造芯片缺这些东西!难度有多大?
- 创业|钮问:创业思考笔记(第79篇)
- 卢伟冰|2000价位高性价比手机推荐,这几款好用不贵,3年不用换机!
- WhatsApp|5000+封号血泪史,造就这16条WhatsApp防死号秘籍
- 本文转自:大河网大河网讯 8月1日上午|河南三甲医院网站评价不收费!您关心的问题,答案都在这里
- 旗舰机|闭眼入了真我GT2大师探索版,体验后知道这才是旗舰机应有的样子
-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杨钰 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李银锻“这项技术实现重大创新突破。|国内新型热塑性弹性体鞋材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