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反抗:更高自有品牌转化率,亚马逊渐成零售「全民公敌」( 六 )


Amazon作为线上集市 , 其“基础设施”的商业定位决定了平台与入驻商家关系建立基于“提供服务” , 而Aldi作为传统零售渠道商 , 其服务对象仅为消费者 , “入驻”品牌作为供应商几乎全然丧失了话语权 。 同时 , 公众对于线上平台涉及的隐私权敏感性进一步压缩了商家对于Amazon盗取数据信息的容忍度 。
2019年9月 , YahooFinance称 , Amazon两名前员工曾向其透露 , 该团队利用第三方卖家的信息开发了平台自有品牌产品 , 包括公司最成功的案例之一AmazonBasics 。
据悉 , 公司员工能够查看用户搜索兴趣等汇总数据 , 分析来自市场的各种数据集 , 这包括特定品类的畅销产品和趋势、定价区间、退货数据以及评论 。 AmazonBasics前员工表示 , 团队依靠这些指标以决定推出“灵感产品” , 继而从平台商家那里订购该产品并对其进行“逆向工程”(以便复刻)——他们与通常在中国的采购团队合作 , 寻找制造商 。
正如上文所述 , Amazon的信息不透明不仅在于其对数据的应用 , 还在于其通过自有品牌在各零售领域的扩张进程 。 从电子产品、日常用品 , 到时尚、家具、宠物用品 , Amazon的扩张充满攻击性 。
凭借数据信息优势 , 通过爆发式地在各零售领域推出自有品牌 , 并在平台搜索结果中扶持它们 , Amazon正在加速“猎杀”行业即存者 。 同为线上零售巨头 , 如果淘宝旨在“扶持”中小企业 ,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 那么Amazon似乎旨在“歼灭”它们 。
Amazon足以“抹杀”零售业多样性的潜能和缺乏透明度的意图为其塑造了反乌托邦式的恐怖形象 。 平台第三方卖家长期以来一直担心Amazon可能通过偷取商家业务数据 , 从业务合作伙伴转变为庞大的竞争对手 , 如今 , 这种恐惧逐渐成为现实 。
在2019年及2020年的科技巨头调查期间 , Amazon与国会的证词和沟通中一直淡化其自有品牌业务的影响力 。 随着美国及欧洲监管力度的逐年加强 , Amazon提议的让步包括在产品页面显示多个卖家以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 禁止公司使用卖家非公开数据以促进自身零售业务 , 这包括其自有品牌 。
值得一提的是 , 除了自有品牌 , Amazon还与几百个品牌方建立了“一夫一妻制” , 平台成为这些品牌的独家销售渠道 , TheNewYorkTimes曾于2018年评论道 , “Amazon上的一切都是Amazon” 。 早在2019年 , TJIResearch便指出 , Amazon已推出144个自有品牌和638个独家品牌 。
或是迫于监管压力 , MarketplacePulse于今年5月发现 , Amazon“不再隐藏自有品牌” 。 在该平台独家销售的品牌通常标有ExclusivetoAmazon , 而平台自有品牌则标有AmazonBrand 。 MarketplacePulse认为 , “这可能是Amazon对持续反垄断调查先发制人的回应” 。 额外的标记提升了Amazon的透明度 , 尽管少有消费者注意 , 尽管这并非根结所在 。
品牌的反抗:更高自有品牌转化率,亚马逊渐成零售「全民公敌」
文章图片
AmazonBasics产品注有AmazonBrand标识(来源:Amazon)
事实上 , Amazon围绕放弃自有品牌以“安抚”监管机构的内部对话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多年 。 此次关闭自有品牌业务的提议以及近来减少自有品牌的决策除了面临监管困扰 , 还在于令人失望的销量 。 这一滞销现象在Amazon可能远远超出其自有品牌范畴 。
今年5月 , WallStreetJournal采访人员DanaMattioli指出 , 新冠疫情爆发初期 , 出行限制带来的消费行为变迁为Amazon带来了创纪录的收入 , 随之而来便是公司极为激进的增长计划 。 然而 , 随着出行限制变得宽松 , 消费者重新莅临实体门店 , Amazon此前推进的仓储和分拣中心扩建计划似乎基于对线上消费需求的严重高估 。 此后 , 公司开始下调预测并削减扩建成本 , 这包括停止招聘仓库履约员工、转租已经购买的空间以推迟建造昂贵仓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