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辟一条 SpaceX 的国产商业化之路?( 十 )


FounderPark:作为民营火箭公司 , 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
霍亮:科学研究从没有一帆风顺 , 但是工程和科学不同 , 我们不能允许一直失败 。 无论从组件的研制到整个火箭的制造过程 , 还是测试飞行的阶段 , 中间有很多挫折 , 但是我们能够很快去解决这个问题 , 也期望能从小的失败中获取经验、修正方向 , 最终达到我们的结果 。
如果我们选择复制一个偏成熟的方案 , 是能够尽量减少失败的 , 但是深蓝没有这条路 , 我们选择了一条在国内环境中没有确定答案的一条路 。 液体火箭做到可回收和重复使用后 , 火箭能够重复使用多少次?现在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 我们自己作为设计者也没有准确的答案 。 所以我们其实在探索新的技术和产品 , 过程中出现失败在所难免 。
当然失败不是为了失败 , 而是为了从失败中吸取养分和经验 , 最终获得成功 。
FounderPark:民营的航天公司要不断地发展 , 人才的问题如何解决?
霍亮:我认为一个行业的发展取决于两个推动性的因素 , 一个是人才密度 , 另一个是资金密度 。 任何一个行业想要发展 , 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 现在航天方面的人才总体上处在一个相对短缺的状态 , 但是中国在这一点上拥有独特的优势 , 2000年之后我们有大量的年轻人进入了航天领域工作 , 经过了大概15年的爆发期 , 我们培养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航天工程师群体 , 拥有航天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们会成为开展研制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
同时如何扩大人才的基础 , 这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 因为不能总指望体制内的人才 , 还是要走到自主培养的道路 。 这又回到了我们的研制模式上 , 我们采用了敏捷的研制模式去实现变革 , 低成本的快速迭代、演绎 , 做更多的飞行测试 。 我们团队中有一位90后的本科毕业生 , 不是航天专业 , 甚至跟航天专业还有一定的距离 。 但是他经过了三次火箭的飞行 , 已经能够独立地操作火箭的发射过程 , 也能够独立地操作一套复杂的装置进行发动机的试验测试 。 如果你能够经历一个完整的火箭研发、制造、装配到最后的测试飞行的过程 , 你会发现你也变成了一个火箭人 , 也经过了起步的一个阶段 。 这是第一步 , 其实最关键还是要能够投入、钻研这件事 。 我们能够提供的是一种快速迭代的机制 , 希望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从业者能够开创商业航天的未来
*以上嘉宾观点不代表FounderPark立场 , 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极客一问
民营航天的商业化之路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