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是Huawei Inside , 即华为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 。 业内有句话这么描述:“除了底盘、轮子、外壳和座椅 , 剩下的都有华为技术”比如北汽极狐阿尔法S、广汽埃安、阿维塔11 。
其三是智选模式 , 即前面两种模式的集合体 。 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整车设计以及渠道销售 。 7月4日发布的问界7 , 采用的就是华为智选模式 。
即便已经无限接近整车制造了 , 但华为仍然坚守“不造整车”的底线 , 这源于近两年前的一封文件 。
2020年10月底 , 任正非在一封内部文件中表示: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 , 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 这份文件的有效期为三年 。
近两年过去了 , 很多问题逐渐变得清晰 , 即华为为何造车 , 以及为何不造整车?这涉及到:
战略的加法和减法 。
2019年 , 华为提出在5G时代的“1+8+N”战略 , 即智能手机+平板、PC、穿戴、智慧屏、AI音箱、耳机、VR、车机+更多的终端设备 。
“1+8+N”的加法战略背后 , 有着特殊的背景 。 面对西方国家的“卡脖子” , 华为在智能终端上无法全力押注手机 , 必须把目光转向全场景终端 , 打造自己的智能生态 , 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 由此缓解“卡脖子”带来的经营风险 。
今年4月 , 华为将消费者业务BG更名为终端BG , 并表示除了消费者业务 , 还将长期投入面向政府及企业的商用产品 。 由此可见 , 手机等消费者业务被“卡脖子”的压力仍在继续 。
另外单纯从商业进化来看 , 华为也必须进入汽车领域 , 开拓更多的终端赛道 。
近些年 , 苹果、小米都在打造自己的“终端全家桶” 。 谁能把各个终端打通 , 实现万物互联互通 , 谁就能赢家通吃 。 就好比习惯了苹果或小米生态的消费者 , 不管是手机、平板还是手表 , 都会优先考虑原有生态里的产品 。
智能汽车也被当做“轮子上的超级手机” , 这个智能终端在下一个时代比手机还重要 。 对于华为来说 , 不管愿不愿意 , 都得入局 。 更何况 , 车机终端是“1+8+N”里“8”当中 , 拥有庞大市场规模和巨大市场潜力的领域 。
有人说 , 华为比百度、小米等科技厂商的资金实力更为雄厚 , 为何后两者全力布局整车制造 , 而华为迟迟不肯入局呢?
这关系到战略的减法 。
事实上 , 相对百度和小米 。 华为的业务触角更为广泛 , 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 在手机业务遭遇波折减少一大收入渠道后 , 华为在其他业务上的资金使用都需要更谨慎 。
去年年初 , 任正非在提到华为云的战略打法时提到 , “不可能简单采取跟阿里、亚马逊一样的道路 , 我们没有那么多钱 , 他们有用不完的美国股市的钱 。 ”
造车 , 众所周知是件极其烧钱的业务 。 去年蔚来的李斌表示造车门槛已经提到400亿 , 小米在入局造车时专门提到有1000亿的资金准备 。 一旦华为入局整车制造就没有回头路 , 那么在资金的安排上也会背负上压力 。
比起纯粹的金钱成本 , 时间成本更为关键 。 比亚迪的王传福在谈到小米造车时表示 , 亏50亿是小事 , 时间成本是大事 。 很有可能一条路线的错误 , 就白白丢失了三年 , 这个是再多钱都换不回来的 。
对于华为来说同样如此 。 新能源汽车现在竞争愈发白热化 , 一旦入局整车制造 , 没个三五年看不到具体的格局 。 华为正处在战略调整期 , 再进入到一个需要长期拉锯战的领域 , 时间成本昂贵 。
这个时候 , 最好的战略就是做减法 。 不再增加作战面 , 战略打散就没有战斗力了 。
要有所为 , 有所不为 。
- 智能眼镜|EssilorLuxottica与米兰理工大学合建智能眼镜实验室
- 小米科技|三星研发成功第二代智能SSD硬盘:CPU占用率降低97%
- 抖音|时代的洪流,堵是堵不住的
- 高通骁龙座舱平台持续升级助力汽车行业发展
- MySQL|华为传出消息:5G、系统、新配色都在内,感觉要开启新的时代了
- 华为全屋智能后装解决方案打破交互、空间、生态壁垒
- 笔记本|比智能手表还要卷的手环,全天测心电血压,dido Y1带你认识一下~
- 周鸿祎为啥要对价转让哪吒汽车的股权?
- 道通智能evonano+荣获2022年度红点奖
- 明基e540智能投影仪,在家办公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