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特斯拉拆车研报负责人丁奇:我为什么拆了一辆Model 3

对话特斯拉拆车研报负责人丁奇:我为什么拆了一辆Model 3
文章图片
图片
对话特斯拉拆车研报负责人丁奇:我为什么拆了一辆Model 3
文章图片
图片
在6月26日通海国际发布拆解比亚迪汽车研报后 , 中信证券也推出了拆解特斯拉Model3的研报 。 这份耗时两个多月、长达94页的研报建立在拆解一台价值三十多万的特斯拉电动车基础上 。 中信证券出圈之余也引发了公众的好奇 , 为此YOUNG财经对话中信证券研究部高级副总裁丁奇 , 他也是这次拆车项目的牵头人 。
对话特斯拉拆车研报负责人丁奇:我为什么拆了一辆Model 3
文章图片
图片
作者|王炜(人物图由被访者提供)
编辑|徐爱之
勘误建议或投诉请邮件至:
gzwongvi@gmail.com
7月18日 , 中信证券发布了一则研报 。 这篇名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特斯拉系列研究专题:从拆解Model3看智能电动汽车发展趋势》的研报 , 耗时两个月 , 长达4万字 , 通过几方合作伙伴 , 共同拆解了一辆特斯拉Model3 , 由中信证券8位分析师和2名待入职员工产出了80页的拆车内容 。
报告含169张照片和资料图、29张表格 , 对Model3各部件做了详细介绍 , 包括域控制器、线束和连接器 , 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和汽车车身等6方面 。
特斯拉报告发布后 , 中信证券迅速出圈 。 这是距6月26日海通国际拆解比亚迪元之后 , 又一券商发布同类研报 。
尽管为撰写研报而拆解汽车和IT设备此前国内外早已有之 , 但接连发布拆车研报 , 仍然为中信证券带来质疑声音 。 譬如有人说「只有拆车才能写出研报 , 不拆车就写不了?」以及「拆解的并非最新车型而是老款车」、「是不是写火箭研报也要拆火箭」、「投入不少 , 但又把产业链上市场上大家都知道的一些标的又推荐了一遍」 。
我们感兴趣的是中信证券和他的合作伙伴们的这种研究精神 。 究竟是什么动机让他们耗时两月拆解一台特斯拉汽车?拆解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增量?哪些环节是危险的?为何在研报中使用多张第三方资料图?不拆汽车是否也能写研报?拆车研报是行业内卷吗?
YOUNG财经对话拆车研报负责人、中信证券研究部高级副总裁丁奇 。
对话特斯拉拆车研报负责人丁奇:我为什么拆了一辆Model 3
文章图片
图片
特斯拉Model3图源|网络
YOUNG财经:中信证券研究部完成这个研报拆车团队有多少人参与?
丁奇:我们当时是有三个团队来完成的 。 从中信证券研究部角度来讲 , 我是计算机团队成员 , 主要看特斯拉Model3的电子电器架构 , 还有一个是新能源汽车团队 , 主要研究电池和热管理;再一个是汽车团队 , 主要研究特斯拉Model3的车身和一体压铸 。 这篇研报也是这么分的章节 。
第二个在合作伙伴里边 , 中城康帕斯发展(深圳)有限公司跟我们一起做了整车的拆卸 , 包括电池都是他们跟我们一起完成的 。 他们在拆卸拆解这块比我们更有经验 , 因为他们做是做实业的 。 在E/E架构方面 , 就是奥途 , 这个团队是从中兴通讯出来的 , 对智能的理解很深 , 广州领世跟我们一起负责E/E架构的拆解 , 是做控制器的 , 所以对这块比较熟悉 。 深圳市钛和巴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专门做电子元器件的 , 跟我们一起负责原子元器件这一块 。 整个团队人蛮多的 , 内外部前前后后十几号人 。
YOUNG财经:要完成这个工作是怎么调动资源的?
丁奇:我们大家共同付出了成本 。 大家是想把这个产业研究清楚 , 我们当时是有一个共同的目的 , 就走到一块 , 做了一个深度的分析解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