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做题家,Costco的中国难题( 五 )


中外零售商入局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 一方是对消费升级人群的笃定 , 一方则是把仓储会员当做了亏损不止情形下的救生圈 。
中国零售市场与海外存在不小差异 。 首先是行业环境 。 过去的十年间 , 中国零售商、品牌商在线上化上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 , 各种日用品都能便捷送货上门 , 近几年的生鲜电商大战更是为热爱生鲜的中国消费者穷极了模式 。 线上零售、社区团购、前置仓、即时电商、社区店等等 , 消费选择非常多元 。 而这背后是资本的加持 , 让很多业态的生长脱离引力 , 并未考虑生意的长远发展 。
其次中国大城市的交通网络对于这种位于郊区的仓储超市业态并不友好 。 而且 , 一个大城市能够容纳的仓储会员店数目是非常有限的 , 有媒体曾算过一笔账 , 按照中产收入、结婚群体、家庭型消费几个标签划分典型目标人群 , 在北京这样人口2000万的城市 , 5家左右仓储会员店就已经十分饱和 , 全国市场的容量则在60~80个 。 相较Costco在美国本土近600家的规模 , 这一测算相当保守了 。
在资本退潮 , 补贴玩法难以为继 , 零售玩家们需要重新寻找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当下 , Costco给中国市场带来的价值更多在于 , 大家怎么通过回归零售的本质——商品本身 , 来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和护城河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20社(ID:quancaijing_20she) , 作者: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