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货|融资不断,工业3D视觉有何潜力?( 三 )


2017~2025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2017~2025年3D视觉引导类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在引导类应用中需要3D视觉系统与机器人协同工作 , 更考验算法和软件的水平 , 有一定技术壁垒;并且由于细分的应用种类较多 , 需要视觉厂商对客户现场有较深的理解及较强的方案开发能力;相较于外资厂商在应用需求形成一定规模时才会考虑开发方案 , 内资厂商往往对客户的需求响应和服务都更积极 。 基于以上原因 , 内资初创型厂商如梅卡曼德、埃尔森等在引导类应用中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
据MIR 睿工业调研 , 2021年市场中内资占比超70% , 并将继续扩张 。
3D视觉引导类内外资占比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综上所述 , 工业3D视觉占据了:
①天时:行业发展初期 , 内外资齐头并进的时机;
②地利:中国制造业这个对于3D视觉需求庞大的市场;
③人和:厂商的发力和资本的助力三大优势 , 其独特性和前景决定了它的巨大潜力 , 值得资本青睐 。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 , 尽管工业3D视觉前景巨大 , 依旧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其一 , 竞争逐渐激烈 , 一方面基恩士、海康威视、华睿等原2D巨头均在积极布局 , 另一方面新厂商还在不断涌入 , 刚刚崭露头角的初创厂商“腹背受敌”;
其二 , 产业链向下覆盖的风险 , 参考2D视觉上游相机、光源等厂商逐渐掌握中游方案业务 , 使得原中小型方案商被挤占生存空间乃至出局的现象 , 3D视觉也面临着同样的风险;
其三 , 盈利与市场份额的平衡 , 内资厂商往往采取激进的价格策略 , 而前期研发成本高昂 , 快速复制方案、实现盈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四 , 建立护城河 , 红利期终会过去 , 能在赛道上突出重围的必将是独特性和核心竞争力足够出色的玩家 。
以上种种 , 我们期待各家给市场交出的答卷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