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假装怀念Kindle( 四 )


李国庆对于图书市场发展方向的预判与刘强东一致 , 他们不看好Kindle , 但并非不看好电子书 。
不过 , 电子化阅读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注意力的一部分 , 那个最擅长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巨头也要出手了 。
2015年 , 微信读书诞生 , 手握海量图书版权与用户基数 , 以“全场免费阅读”的模式快速积累下载量 。 2016年 , 腾讯又与阅文集团合作推出QQ阅读 , 推进“全内容引进 , 全正版支持” 。
网络文学、免费阅读 , 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线阅读领域最大的变化 , 主打软硬件结合的Kindle很难打入这个领域 , 因为他们的反应太慢了 。
直到2017年 , 亚马逊才首次试水国内网络文学市场 , 与咪咕阅读合作推出了定制版KindleX , 包含Kindle阅读和咪咕阅读两个系统 。 但是 , Kindle的用户基数不够 , 双系统的方式又动摇了Kindle原有的深度阅读定位 , 影响阅读体验 。
同样在2017年 , Kindle与故宫文化出品联名礼盒 , 以《千里江山图》作为保护套图案 , 但“原汁原味”的使用体验 , 让其难以提前登上国潮的快车 。
不要假装怀念Kindle
文章图片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 , 2021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06亿 , 人均电子书阅读量11.58本 , 数字阅读行业整体营收规模达415.7亿元 , 整体增幅18.23% 。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则显示 , 2021年 , “纸质图书阅读”的用户占比仍达到45.6% , “手机阅读”用户占比30.5% , “电子阅读器”用户占比只有8.4% 。
Kindle在2018年之后未再公布中国区销量 , 但如果保持2013-2018年累计销量数百万台的速度 , 显然不足以跟上市场的整体增速 。
在这场快速且深刻的变革中 , 免费阅读平台找到了新的思路:广告变现而不是内容付费 。 至此 , 国内电子书市场已经发展出三条清晰的路径:按次/月/年收费的付费模式、广告变现的免费模式、IP变现的内容营销模式 。
三种模式背后又交错着三股势力:京东、当当、网易等依靠自身电商平台推出的阅读APP , 腾讯的微信读书、与阅文合作的QQ阅读、百度投资的七猫、字节跳动旗下的番茄等主打内容与IP的平台 , 以及加速触网、自研或寻求合作的传统出版社 。
每一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都是潜在的使用场景 , Kindle的生存空间被持续挤压 。 虽然部分电子书用户的付费习惯已经养成 , 但Kindle已经没有了施展的场景 。
因为兵强马壮的对手已经迫不及待地攻入了Kindle的腹地 。
新市场的淘金客以Kindle为代表的电子书阅读器硬件领域 , 核心卖点是电子墨水屏 。 这种屏幕的优缺点都非常鲜明 , 最关键的问题是技术迭代的速度较慢 , 因为没有旺盛的市场需求推动与支持技术的研发 。
从2007年第一代Kindle更迭至今 , 虽然Kindle推出过Paperwhite、oasis等系列产品 , 但15年时间里共计只推出了10代产品 。
电子书阅读器本身并非需要经常更换的设备 , 缓慢的更新速度与消费电子市场的发展速度脱节 , 也留给了竞争对手足够的时间 。
比如 , 文石、汉王等硬件厂商 , 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 , 掌阅、得到等内容平台 , 以及从软件技术起家拓展到硬件领域的科大讯飞 , 国产品牌纷纷推出墨水屏阅读器 , 为本就规模不大的电子书阅读器市场提供了花样百出的不同选择 。
不要假装怀念Kindle】2021年初 , 始终对硬件反应冷淡的微信读书也发售了墨水屏阅读器 , 这款阅读器由文石代工 , 6英寸墨水屏 , 系统只装了一个微信读书 , 无法安装其它app , 正是Kindle一直以来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