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之乡 陕西绥德

传统的榆林大地上,土多,沙多,石头也多 。土多,生长出土窑洞;沙多,疯狂成大沙漠;石多,便孕育出石雕艺术 。
榆林的石雕之乡在绥德 。历经秦汉唐宋,于明清时期,绥德古城内遗留的人文景观、摩崖石刻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石雕艺术品就更是不胜枚举 。诸如秦时扶苏监军驻绥时“太子府”遗址,“赏月台”遗址、扶苏屈死于城南二里许的卢家湾,遂有呜咽泉景观和疏属山巅的扶苏墓、扶苏祠等景观;“晋溪洞”“龙洞清流”“天下名州”等摩崖石刻;以及民间老乡家保锁娃娃的炕头石狮狮,与那些深埋墓葬而被挖掘出土的东汉画像石,足以证明石雕艺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
勤劳智慧的绥德人,凭借着得天独厚、天然优质的山石资源和精湛的技术力量,打造出了石文化的过去和现在,开拓了石雕工艺的新天地 。一支数以千计万计的石匠队伍,为省内外城乡建设打造出了光彩夺目的雄伟建筑和斑斓绚丽的石雕艺术品,而且,经绥德工匠所雕刻的石狮子已漂洋过海,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由此,绥德有“石狮故乡”,“石狮王国”等美称 。
绥德石狮是这块黄上地上的文化和经济的象征 。
“狮”文化在名州文库中应属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那威严高大,置于庙堂高山的镇山狮,还是珍藏炕头,扶正祛邪的炕头狮,都以其显明的个性特征,独特的造型意象和大胆夸张,粗细结合,自然而浑朴的雕刻技法,赢得了世人的赞誉、专家们的称道 。
绥德石狮雕凿自然、随便,不受约束,神态生动,妙趣横生 。有的天真烂漫,一副稚气,活象顽皮的孩子;有的憨厚老实如同陕北老农;有的稳重安详、温顺可亲好似慈母;有的刚健威严如同勇士 。北京的评论家指出:“绥德石狮有一种大匠气概 。表现了生活中最可爱、最生动的一种神韵,是真正的写意传统,纯正的民族特色” 。
在这块贫穷、干旱、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的黄土地上,绥德汉创造的隶属中华民族艺术本源的石雕艺术,凝聚了真正的写意传统、纯正的民族特色 。它充分体现了黄土高原那种浑厚、纯朴的气质,具有浓郁的泥土芳香 。在创作方法上随意、大胆、粗扩、泼辣、大气磅礴,并采用圆雕、浮雕、镂空、阴刻、阳刻、线刻并用等手法,线刻中阴线与阳线灵活多变,真可谓神能人石,石能传神 。绥德炕头石狮中的两面狮,绝对是立体派的东西,毕加索探索了一辈子的立体派,在绥德的民间则随处可见,绥德被誉称为“石雕之乡” 当之无愧!
社会和人生的风格画都在绥德汉子的石雕艺术上放大或缩小 。他们精雕细刻的手艺和传统古典的审美情趣,在以下几处建筑物上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展现 。
千狮桥
千狮桥横跨在无定河南北两岸,因桥身两侧站立着神态各异的1008只大小不一的石狮子而传名 。这里是榆林石雕艺术的长廊,也是“天下名州”绥德城的标志 。
【石雕之乡 陕西绥德】 天下第一石牌楼
天下第一石牌楼矗立在210国道进入绥德县城的南端,是中国最大的石结构牌楼,其间的时刻工艺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
永乐大道石刻长廊
永乐大道石刻长廊石雕刻在1680米长的永乐大道上的一幅石刻长卷,集中展现了黄土地上古朴的民俗风情和文化、文物景观,榆林信天游中的经典也跃然其上 。有观者叹曰:走了永乐大道,就了解了黄土文化 。
四十里铺石雕群
四十里铺在210国道上,国道两旁,布满生意兴隆的石雕作坊 。地上立着龙柱,蹲着石虎,站着石人石佛 。其中最大最常见的则是石狮子 。这里的石狮子享誉海内外 。
绥德石雕艺术是“绥德汉”情感的一种宣泄,是绥德男人的一种艺术 。他凝结着“绥德汉”纯朴、直率、顽强拼搏的品格;也象征着绥德男人高大、英威、彪悍的气质;更能体现绥德汉那种英勇顽强、不屈不挠、顶天立地、与时俱进的精神 。所以,从古至今绥德的石雕工匠们,以明快简括的刀法,大胆随意的想象和自然娴熟的雕刻技术,雕出了绥德汉五彩斑斓的情感世界 。无论是雕刻的人物、山水、花草、禽、 兽等工艺品,还是雕刻的石狮、龙柱或石牌坊等大型建筑物;亦不管是从地下挖掘出的汉画像石,还是世代相传珍藏在老乡家炕头的石狮子,都发展了传统的石雕技术,使其继承、再造了石雕的新意 。
绥德石雕艺术,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大胆开拓创新的精神,用象征、含蓄、寓意深刻的笔触,古朴粗犷的笔触,精雕细刻的刀法和博大磅礴的气势,为全世界所瞩目 。他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是很高的,它对我们研究人文学、民俗学、历史学、民族学、东方美学乃至世界美学都有很高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