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十五座历史名桥

中国是桥的故乡 , 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 , 发展于隋 , 兴盛于宋 。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 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 , 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 , 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
潮州湘子桥、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被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本文介绍的这些座桥 , 乃是邢台历史上百座石拱桥(混凝土桥)中杰出代表之作 。至今仍然矗立在郉襄大地上 , 发挥着不可代替作用 。
1、三叉紫金桥(俗称蛤蟆桥)---邢台临城
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八月 , 邢台临城县竹壁村陈志美于明崇祯三年开始修建的临城至元氏大道上的"蛤蟆桥" , 即"三叉紫金桥"(因此桥修建在两水汇流处 , 系三叉双孔石拱桥 , 故称“三叉紫金桥”) , 由其孙陈文显建成 。此桥系三叉双孔石拱桥 , 高8米 , 宽6米 , 长81米 , 栏杆系80个石柱嵌78块石栏板 , 工艺精特 。现在为临城公路桥 , 系邢台重点保护文物 。
此桥由陈氏三代人历经61年建成 , 无论在设计风格 , 建桥技术和建桥经历上看 , 都可称为中华建桥史上的奇迹 , 充分显示了邢台临城人高超的建桥技术和“愚公”精神 , 是邢台历史文化名桥之一 。
2、战国名桥--豫让桥(邢台城北)
战国时期 , 赵都邢台城北五里建有一座石桥 , 名“五里桥” 。
晋国义士豫让为了报赵襄子战杀智伯之仇 , 涂漆吞炭 , 藏在桥下 , 饲机刺杀赵襄子 。因三次行刺未遂 , 反被赵襄子将其抓获 , 豫让自知难赦 , 面对赵襄子自杀于五里桥上 , 为了纪念豫让知恩报主的精神 , 后人把五里桥改称“豫让桥” , 也曾称之“国士桥” 。豫让大义凛然 , 以死报主的故事 , 世世代代流传 , 成为"赵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人物 。《邢台县志》详细记裁了豫让的事迹 。唐代诗人胡曾有诗曰:“豫让酬恩义已深 , 名高千古到于今;年年桥上行人过 , 惟有当年国士心” 。此桥从此成为邢台名胜传闻四方 。
明万历十八年 , 邢台县知事朱诰修建了豫让祠 , 把豫让作为乡贤 , 四时祭祀 , 文人墨客经常吟诗谱曲来传诵豫让的故事 。清代诗人陈维崧路经邢台时写了一首《南乡子.邢州道上做》:“秋色冷并刀 , 一派酸风卷怒涛 。并马三河年少客 , 粗豪 , 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 , 赵燕悲歌事未消 。忆昨车声寒易水 , 今朝 , 慷慨还过豫让桥” 。
豫让桥经历代维护重修 , 到解放后尤存 , 此桥长10米 , 高3米 , 宽6米 , 孔径4米 , 为双孔石板桥 。
1978年 , 修京广公路时 , 把它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洞桥 。
3、鸳水名桥--鸳水桥
古代邢台西北达活、野狐两泉并流成一条鸳水河 , 所以邢台又名鸳水 。
1251年 , 在邢州太守张耕到任时 , 城北的潦水、达活、野狐3河因堤埝失修 , 遇雨泛滥 , 百姓流离失所 。张耕找来了“素有才名”的郭守敬 。经过“审视地形”、“分画沟渠” , 郭守敬很快确定了疏淤建桥的方案 。顺利疏浚了邢州北潦水、达活泉、野狐泉三条河道后  , 又在御路通过处 , 修建石拱"鸳水桥" , 当民工按郭守敬定的地点打桥基时 , 竟挖到了淤没多年的古石桥 。石桥很快修成 。
从此 , 达活泉一带的水又通畅了 , 农田得到灌溉 , 邢州北去燕京又有了通衢大道 。全部工程用了四十五天就胜利地完成了 , 展露出他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才干 。
得知此事 , 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写下了《邢州新石桥记》 。文中 , 元好问特别提到“里人郭生立准计工”的功绩 。“郭生”就是郭守敬 , 那年他20岁 。出身水乡 , 让郭守敬熟知水性 , 最终以一座石桥 , 一战成名 。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 , 顺德知府徐景增在柳溪亭的基础上重建鸳水桥和鸳水亭 。顺德知府徐景增作《鸳水亭记》《鸳水桥记》二记 。文中记载:“与僚属循行郊野 , 见新辟稻畦环青送碧 , 居然乐土矣 。顾孑孑干旌无憩息所 , 仅得废寺小留 。”因鸳水桥离豫让桥很近 , 又称它为“豫让前桥” 。
光绪五年(1879年) , 壮佩兰重修顺德府城北四里的"鸳水桥" , 亦叫"水乡河桥" , 即今所存景观 , 为单孔石拱桥 , 长18 米 , 宽7米 , 高3.5米 , 现在为京广公路桥 。
4、澧水桥(南和)
襄国郡南和县(今邢台南和县)的"澧河桥" , 于隋开皇十一年建造于东韩村澧河上 , 系大型石桥.根据澧水桥石碑记载:"碧柱浮空 , 烟云等色 , 金堤枕浦 , 杞柳交阴" , 可见此系平原河道上比较宏伟壮观的大石桥 , 此桥系南和县乡绅宋文彪老人捐资修建 , 为连接晋、冀、鲁经襄国和清河郡的交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 具有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价值 , 澧水桥曾于明代被洪水冲坏 , 后经历重修 , 今澧水桥仍保存有隋朝古槐、桥头石狮和澧水桥碑等重要文物 。
5、九龙桥(又称回生桥 , 内邱)
隋朝大业年间 , 按赵州大石桥的工艺 , 李氏兄弟在邢台内邱县神头扁鹊庙前修建了工艺高超的“九龙桥” 。
九龙桥修建在鹊王庙前的九龙河(襄河)上 , 系鹊山九水汇流处 , 使九水天堑变通途 , 故而称之为“九龙桥” , 又因扁鹊医术高超 , 济世活人 , 起死回生而名“回生桥” 。其结构系单孔石拱桥 , 桥身立面 , 中设单孔 , 半圆拱券 。孔径为21米 , 桥高12米 , 宽7米 , 长30米 。设计精巧 , 美观大方 , 宏伟坚固 。券正中的两侧券面石各雕刻兽头 , 其兽为龙生九子的趴蛀 , 俗称“吞水兽” 。
桥面两侧设有雕刻着麒麟、龙、狮图案的汉白玉栏板 , 并用方形望柱镶钳 。在方型望柱上端雕刻小狮蹲卧状或宝葫芦顶 , 同望柱连为一体 , 一次雕成 , 每块桥栏板均分两格 , 栏壁上刻有浮雕 , 多为人物故事、珍禽瑞兽、奇花异草等 , 如姜太公钓鱼 , 苏武牧羊等 。整个桥身、桥面、桥栏板皆用当地开来的糙白玉料石砌筑 , 造型美观 , 雕刻精湛 。桥头有坐视山谷的石雕巨狮 , 并立有桥碑 。
桥下泉水淙淙 , 清澈见底 。桥头南侧山坡上有九棵古柏 , 各粗二搂 , 真是老木参天 , 枯枝屈地;山坡东侧有一块巨石 , 上面刻有“九龙桥古柏”五个大字 , 因为石上长满青苔 , 刻石年代不可辨认 。
此桥建成后为四海官、客到扁鹊庙祭奠 , 创造了跨越河谷的通道 , 与扁鹊庙共享四海闻名之誉 。此桥建成后到明朝嘉靖22年(1543)曾经修护 。可惜!在1963年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中 , 该桥被来势汹猛的山洪冲垮 , 致使桥身各构件七零八落 , 大件被淤沙石埋于深处 , 小件被洪水冲走 。至今只找到了部分栏板和“吞水兽”等遗物 。
为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 使庙体与对岸山上的景观有机结合起来 , 于1999年6月 , 在原址上破土动工重建 。尚为单孔 , 跨度为13米 , 长33米 , 高8米 , 宽8米 , 石质为糙白玉 , 风格系明代 , 真乃当年雄姿再现 。
6、福禄桥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 邢台县修建了邢台至昔阳大道的“福禄桥” , 此桥系三孔石拱桥 , 高7米 , 宽6.8米 , 长32米 , 桥面两侧有32块石栏板 , 系石砌拱形桥面 , 现在仍为邢昔公路主要桥梁 。
7、如意桥(1605年)
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 , 邢台县良舍村吕尚才等人 , 集资修建了如意桥 。此桥为单孔纵砌网石石拱桥 , 桥高8米 , 矢高5.8米 , 桥长24米 , 宽6.8米 , 孔跨11.5米 , 历经四百多前沧桑 , 至今仍为邢台至昔阳的公路桥 。龙帽桥碑保护完好 , 系重点保护文物 。
8、张村桥
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 , 邢台县修建了顺德府城东八里牛尾河“张村桥” , 桥为3孔石拱结构 , 高3米 , 宽6.8米 , 长28米 , 桥面两侧各有石栏杆15根 , 雕刻着各种神话图案 。河下潺潺流水 , 两旁杨柳成荫 , 风景优美 , 别具一格 。现在仍完好使用 , 是乡道上的重要桥梁 , 并有桥碑 。现在从邢台市新华北路起到邢东新区的河曲村的小黄河、牛尾河上还有邢台市北关街的石拱桥和河曲大桥 。
9、惠济桥(1876年)
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 , 邢台县修建了河会村西的“惠济桥” , 此桥系三孔石墩石板桥 , 高5米 , 宽5米 , 桥长13米 , 现在仍在使用 。
10、仙翁桥(1341年)
元至正年(1341年) , 括修了顺德府至张果老山的道路 , 并张果老山下修建“仙翁桥” , 系石拱桥 , 明崇祯十年(1637年) , 进行了维护重修 。
11、邢台野河大桥
野河大桥 , 坐落在邢和公路的野河村北的野河上 , 是一座“空腹式悬砌拱桥” 。
邢和公路是连通晋、冀、鲁三省的干线公路 , 对三省物资交流起重要作用 。1967年6月24日开始动工修建 。由邢台地区公路工程队施工 , 组织邢台县1200多村民 , 紧张战斗477天 , 于1968年8月1日建成通车 , 总投资68万元 。
野河大桥为河北省学习广东省先进经验和继邢台沙河修建章村悬砌拱实验桥后 , 修建的第二座悬砌拱桥 , 是一项新工艺 , 名为“空腹式悬砌拱桥” , 共9墩10孔240米长 , 桥面宽7米 , 高15米 。
野河大桥是邢台县坐落在山间的最大桥梁 , 是邢和公路的重要桥梁 , 也是宜安至沙洺公路的必经之桥 。
12、石台石拱桥---邢台元台磨桥(也叫路罗桥)
此桥为宜沙公路上的重要桥梁 , 为7孔20米石台石拱桥 , 宽7米 , 长162米 , 由隆尧县承担修建 , 1970年2月动工 , 1971年底竣工 , 共投资38万元 。
13、混凝土预制块拱桥---邢台将军墓桥
位于宜沙公路的将军墓村西 , 7孔16米石墩 , 混凝土预制块拱桥 。桥长140.5米 , 净宽7米 , 桥面标高4.7米 , 每边人行道0.75米 。
14、邢台最大的双曲拱桥--庞会大桥
邢左公路是邢台通往山西的第二条干线公路 , 庞会大桥坐落于庞会村西道川口 , 是邢台人民通往山西的交通要道 。
建桥前 , 绕河滩通车 , 雨季需中断4个月 。
1974年修建 , 1976年12月16日竣工通车 。4孔50米双曲拱桥 , 桥长243.2米 , 引道0.66公里 , 桥高谷深 , 拱桥高程264.27米 , 桥面高程274 。
15、七里河古桥
邢台桥梁建筑史上 , 有一座重要的桥梁 , 他是七里河上唯一一座官府修建的桥梁 , 建于乾隆四年二月《1739年》 , 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地址在今天的邢台市桥东区柴家庄村南 , 这条古桥是连接顺德府《今邢台》南北交通的要道 , 向北可直接通达顺德府的清风楼 , 向南可通往大名及南方州县 , 还是古代官府由南向北通往京城的主要驿道之一这座桥以全部青石为原料 , 采用铁锲式锥槽想钱而成 , 虽然经历二百年的风霜雪雨 , 剩余的部分仍然牢固的连接在一起 , 后由于河流淤积和道路改道河流淤积逐渐被掩埋 , 才使这座古桥失去了他的作用 。
据当地的村民回忆 , 以前桥下还有许多木桩 , 可能是为了阻挡大水的冲击 。2006年邢台市进行七里河工程改造时 , 这座古桥重见天日 。市文物部门为了这座古桥 , 将古桥的一部分保留了下来 , 成为了一处特有的风景 , 供人们观赏怀古 。
【河北邢台十五座历史名桥】 如今的七里河上的滨江路上的彩带桥、钢铁路上的钢铁路大桥、郭守敬路上的大桥、107国道上(华都路)东汪七里河大桥横跨南北 , 为邢台的经济腾飞 , 人们小康生活的实现 ,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