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Kindle 9年,从“阅读宠儿”到“泡面神器”
文/陈根
入华9年 , Kindle也终于迎来退市的今天 。
6月2日下午 , 亚马逊Kindle服务号发布关于Kindle中国电子书店运营调整的重要通知 , 通知称Kindle中国电子书店将于2023年6月30日停止运营 , 此后用户无法购买新的电子书 。 对于已经购买的电子书 , 读者可以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下载 , 并且可以在此后继续阅读 。
消息一出 , Kindle也正式开启了退出中国的倒计时 。 实际上 , 今年1月3日 , Kindle就已经因为大面积缺货 , 登上微博热搜 , 同时引发了其或退出中国市场的热议 。 从2013年Kindle进入中国市场至今 , 已经有了9年 , 9年时间里 , Kindle从“阅读宠儿”走向了“泡面神器” , 或许 , 也是时候退场了 。
文章图片
Kindle入华
2007年11月 , 亚马逊推出第一代Kindle , 并迅速售罄 , 不过 , 该机型当时仅在美国市场销售 , 直到2013年6月7日 , Kindle进入中国 。 实际上 , 在此之前 , 就有很多中国网友在各类贴吧、论坛里翘首以待 , 呼吁Kindle进入中国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Kindle进入中国之前 , 以汉王为首的电子书阅读器生产商一直将电子书阅读器当做是一款“奢侈品” , 2004年前后 , 汉王产品的毛利率高达50%-60% , 是联想等电脑厂商的3-4倍 。
但当Kindle进入中国之后 , 贝索斯的低价甚至亏本甩卖硬件策略 , 直接近乎压垮了汉王等一干国内硬件生产商 。 在中国 , Kindle的主打产品的售价在600-1000元之间 。 相较于其他电子产品 , Kindle可谓是白菜价 , 这也为其风靡奠定了基础 。 亚马逊不断压缩Kindle的售价 , 已经逼近成本 。
显然 , 亚马逊并不是不想通过卖Kindle设备盈利 , 而是基于“以硬件获取用户、以虚拟产品赚钱”的策略 。 要知道 , 在2010年前后 , 亚马逊就已经有了超过60万种电子书、杂志以及博客订阅 。 同时 , 亚马逊又要求国内出版商在Kindle渠道给出最低价格的定价 , 吸引中国读者的关注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随着Kindle上中文书籍销量上升 , 出版社和亚马逊的角色也发生了微妙变化:过去是亚马逊找出版社 , 后来变成出版社请亚马逊助推新书 。
除了正规版权和低价策略 , 亚马逊也从Kindle的功能和文化属性上 , 努力开拓中国市场 , 适应中国读者 。
功能上 , 2014年 , Kindle推出了对英文生词提示功能 , 并支持笔记分享微信或微博 , 以此提高用户体验 。 这也让外语学习成为Kindle的特殊优势 。 大多数App都能提供英文翻译 , 但除此之外就付诸阙如了 。 但Kindle可以自行安装电子词典 , 这对于小语种学习来说就很诱人 。
文化属性上 , 2017年 , 亚马逊与当时的网络文学大平台咪咕阅读合作 , 推出定制版KindleX , 包含Kindle阅读和咪咕阅读两个系统 , 以此改变自身“深度阅读工具”的固有形象 。
亚马逊的努力也获得了成功 。 数据显示 , 2013年到2018年 , Kindle电子阅读器在中国已累计销售数百万台;中国成为亚马逊全球Kindle设备销售第一大市场;Kindle中国电子书店的书籍总量近70万册 , 较2013年增长近10倍 。
而在一代文艺青年眼里 , Kindle一直是送人最好的礼物之一 。 一方面 , Kindle的确真正做到了让电子阅读器流行起来并广为人知 , 时至今日 , Kindle俨然已经成为了电纸书的代名词 , 在那个移动互联网还不算发达的时期 , Kindle对于阅读爱好者来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
另一方面 , 因为搭载墨水屏的Kindle没有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刺眼 , 能够避免视力受损 。 另外 , 由于Kindle是专业的阅读器 , 比起功能繁多的手机和平板电脑 , Kindle相对不会让使用者分神 。
- Kindle,终究成了“泡面神器”
- Kindle走了,全球化连接点又少了一个
- Kindle在中国彻底凉凉,但最大认知还是“泡面盖”
- 措手不及!Kindle 宣布在中国停止运营,「泡面盖」终成回忆
- 2029年会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吗?Gary Marcus「叫板」马斯克:赌十万美元如何?
- Kindle退出中国,刘强东没说错
- 亚马逊|你悼念的不是盖泡面的Kindle 是过去爱看书的自己
- 「数码晚报」亚马逊将于2023年停止中国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
- 你悼念的不是 Kindle,是过去爱看书的自己
- 知名产品突然宣布:停止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