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延寿乡(今江西省临川县东乡县黎圩镇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
史书称“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 。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著名散文《游褒禅山记》 。
庆历二年登进士第四名,先后任签书淮南东路(治所在今江苏扬州)节度判官公事、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知县 。舒州(今安徽安庆)通判、江南东路(在今江浙一带)刑狱 。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逝于江宁(今江苏南京)钟山,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
王安石出身于临江军(今江西樟树),生活在地方官家庭,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 。而且他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各地,更增加了社会阅历,开阔了眼界,目睹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对宋王朝“积弱”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青年时期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 。在他进入仕途地方官吏时,能够关心民生疾苦,多次上书建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 。由于较长时期接触了解社会现实,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考中进士,授淮南节度判官 。之后调任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为人正直,执法严明,为百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 。组织民工修堤堰,挖陂塘,改善农田水利灌溉,便利交通 。在青黄不接时,将官库中的储粮低息贷给农户,解决百姓度荒困难 。
皇祐三年(1051),任舒州通判,颇有政绩 。宰相文彦博推荐他为群牧判官,先仕常州知州,后出任江东刑狱提典 。嘉祐三年(1058)任度支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但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 。不久朝廷任命他入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他不愿任此闲职,固辞不就,遂改任知制诰,替皇帝起草诏令文告,纠察在京刑狱,因言忤旨意,难以在朝为官,于嘉祐八年(1063)八月以母病为由辞官回江宁守丧 。英宗继位后(1063年~1066年),屡召王安石赴京,均以服母丧和有病为由,恳辞入朝 。
公元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物色了一批拥护变法的官员参与制订新法 。
1070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变法运动 。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 。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压迫,促进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 。王安石大胆地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振聋发聩的政治思想,王安石积极倡导和推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变革 。王安石两度为相,发动和领导了举世闻名的“熙宁变法”运动 。这场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威武雄壮的社会变革运动 。
改革变法触及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 。加上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官吏借机敲诈盘剥,王安石处于“众疑群谤”之中,宋神宗迫于皇亲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于1074年四月接受王安石辞去相位,再任江宁知府 。次年虽又起用为相,但因新法派内部分裂及保守派的挑拨离间,至熙宁九年十月再次罢相,出任江南签判,次年隐退江宁,过着闲居生活 。
1085年,哲宗即位,年仅十岁,由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启用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相,废除了大多数新法 。王安石于翌年四月去世,葬于江宁半山园 。王安石晚年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文公、临川先生 。死后被追封为 “太傅”;绍圣年间,赐谥号为 “文”,配享神宗的庙庭;徽宗时,又配享文宣王庙 。而钦宗时,皇帝下诏停止他文宣王庙配享 。高宗采纳赵鼎、吕聪的意见,削去了其“舒王”的封号 。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 。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所作多为有关政令教化、适于世用之文 。他反对西昆派杨亿、刘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 。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 。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 。”(《上人书》)正因为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等 。
王安石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 。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 。王安石的政论文在唐宋八大家中是突出的,他驾驭语言的能力非常强,其言简练明快,却无害于笔力雄健 。其文以折为峭而浑灏流转,词简而意无不到 。《上仁皇帝言事书》,是主张社会变革的一篇代表作,根据对北宋王朝内外交困形势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的变法主张,表现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国之疵”的进步思想 。《答司马谏议书》,以数百字的篇幅,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严加剖驳,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措词得体,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 。王安石的政论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谨严,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 。这时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 。
王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脍炙人口,《鲧说》《读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等,评价人物,笔力劲健,文风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给人以显豁的新鲜觉 。他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如《城陂院兴造记》,简洁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游褒禅山记》,亦记游,亦说理,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用简单的自己游山洞的经历说明了大道理:“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王安石崇拜孟轲,他的《孟子》诗说:“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孟轲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给王安石以深刻的影响 。王安石的文章充满了英气、锐气、正气,是一大特色 。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左右王安石被罢相的时间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 。
“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为群牧羊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叶梦得《石林诗话》) 。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倾向性十分鲜明,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替他们发出了不平之声 。《感事》《兼并》《省兵》等,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描写和提示了宋代国势的积弱或内政的腐败,指出了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危害,提出“精兵择将”的建议;《收盐》《河北民》等,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备受统治者迫、害压榨的悲惨遭遇;《试院中》《评定试卷》等,则直接抨击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要求起用具有经世济国的人才;《元日》《歌元丰》等,热情地讴歌了变法带来的新气象和人民的欢乐 。
王安石写得最出色的是咏史诗,他继承了左思、杜甫以来借咏史以述志的传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表达了新颖的看法,并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感情,如《商鞅》《贾生》等,通过对历史人物功过得失的价,抒发了自己的新的见解和进步意义 。与此同时,王安石也写了许多抒情诗,其中颇有思亲怀友的名作 。如《思王逢原》三首怀念德才兼备却不幸早逝的好友王令,《示长安君》写岁月流逝、兄妹离别之情,语淡情深,十分感人,表现了这位严肃、刚强的政治家的另外一面 。
王安石后期的隐居生活,带来了他的诗歌创作上的变化 。他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 。但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沉沆瀣生牙颊间 。”(《后山诗话》载黄鲁直语)《泊船瓜洲》《江上》《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诗,观察细致,精工巧丽,意境幽远清新,表现了对大自然美的歌颂和热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叶梦得说:“王荆公晚年律诗尤精严,选语用字,间不容发 。”(《石林诗话》卷上)
【北宋名相王安石】 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 。虽不以词名家,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通过描写金陵(今江苏南京)壮丽景致及怀古伤今,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腐朽生活,豪纵沉郁,被赞为咏古绝唱 。它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共开豪放词之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
- 北宋“文圣”欧阳修
- 北宋“红杏尚书”宋祁
- 北宋倚声家之初祖晏殊
- 河南林州天平山明教禅院
- 河南洛阳 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故居
- 河南洛阳 北宋名相吕蒙正故居
- 高阁老 河南新郑东街:名相高拱故居
- 河南新郑欧阳修墓
- 广东南雄三影塔 北宋年间的奇塔
- 广东肇庆包公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