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文忠,世人尊称“文圣”,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交游,以诗唱和 。后入朝任馆阁校勘,欧阳修因事遭贬,他指责谏官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转乾德县令,又复任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知谏院,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因事降知滁州,又知扬州、颍州、开封府,后以翰林学士知贡举,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以太子少师退归,赠太子太师 。
1007年,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欧阳观任绵州推官,已经56岁了 。3年后,父亲去世 。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欧阳晔 。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 。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 。1023年和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
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 。同年(1029)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 。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来年(1030)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1030年3月11日,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考试——殿试在崇政殿举行 。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3月14日),殿试放榜,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
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予官职 。金榜题名的同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 。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 。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成了他的恩师胥偃的女婿 。
新婚不久,欧阳修就辞别家人,到洛阳去做官 。当时他的领导是一位著名的前朝贵族,钱惟演 。在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一个吴越国,钱惟演就是末代吴越王钱俶的儿子 。钱惟演对欧阳修这样的青年才俊非常好,简直是把他们“贡”起来 。不但很少让欧阳修等年轻文人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公然支持他吃喝玩乐 。后来,钱惟演政治失意,被迫离开了洛阳 。欧阳修等人为钱惟演送行,双方都流下了惜别的泪水 。在洛阳的奢华生活,不仅奠定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基础,更成为了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 。后来他被贬官的时候,还深情地写道:“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
仁宗天圣九年(1031),欧阳修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
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28岁的欧阳修回京做了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 。他在京中继续把“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当成座右铭 。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景祐三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 。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 。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
严格说来,欧阳修的被贬也受“濮议”的牵扯 。濮议事件是宋英宗时代对生父尊礼濮安懿王赵允让的讨论,引起了一系列政治事件 。宋仁宗无嗣,死后以濮安懿王允让之子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 。即位次年(治平二年),诏议崇奉生父濮王典礼 。侍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及司马光等力主称仁宗为皇考,濮王为皇伯,而中书韩琦、欧阳修等则主张称濮王为皇考 。英宗因立濮王园陵,贬吕诲、吕大防、范纯仁三人出外 。
欧阳修高中进士时所娶的胥氏夫人,新婚不久便去世了 。被贬后不久,欧阳修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儿 。值得一提的是,薛奎的大女婿不是别人,就是跟欧阳修一起参加殿试而获得了状元的王拱辰 。后来,王拱辰的夫人去世了,他又娶了薛奎的三女儿,继续做薛家的女婿、欧阳修的连襟 。欧阳修写诗调侃他说:“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
【北宋“文圣”欧阳修】 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 。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 。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
皇祐元年(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 。至和元年(1054)八月,已经在京做了高官的欧阳修,又遭受诬陷被贬 。命令刚刚下达,仁宗皇帝就后悔了,等欧阳修上朝辞行的时候,皇帝亲口挽留说:“别去同州了,留下来修《唐书》吧 。”就这样,欧阳修做了翰林学士,开始修撰史书 。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
嘉祐二年(1057)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当时有个所谓的“太学体”,领袖刘几是一名太学生,最大的特长就是放着好好的话不说,玩弄一些古书里的奇怪字眼 。欧阳修的古文向来是通达平易的,最反对“太学体”的文风,这次做试官,就决心拿他们开刀 。批阅试卷时,欧阳修看到一份试卷,一上来就说:“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 。”用字看似古奥,其实很别扭,意思无非是说,天地交合,万物产生,然后圣人就出来了 。欧阳修便就着他的韵脚,风趣而又犀利地续道:“秀才剌(音同“辣”,意为乖张),试官刷!”在这次考试中,欧阳修也看到一份完美的答卷 。那篇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 。欧阳修估计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这种文风需要鼓励,但毕竟是“自己人”,不好取第一,就把这份卷子取成第二 。不料,拆开“密封线”后,欧阳修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曾巩,而是一位在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苏轼 。与苏轼一同被欧阳修录取的,还有他的弟弟苏辙,以及北宋文坛上的一批重要人物 。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为北宋朝廷及整个文学史做了一份突出的贡献 。
欧阳修晚年,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 。夫人心疼地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 。难道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 。”这种清醒的文学史意识、精益求精的态度,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 。
嘉祐三年(1058)六月庚戊,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嘉祐五年(1060),拜枢密副使 。次年(1061)任参知政事 。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 。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
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 。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 。神宗熙宁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此年改号“六一居士”(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因号“六一居士”) 。神宗熙宁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 。居颍州(今属安徽省) 。神宗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卒于家,谥文忠 。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主张文以明道,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主张文以致用,反对“舍近取远”(《与张秀才第二书》),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提介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艳华靡的文风 。其散文《朋党论》《与高司谏书》《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政论、史论,或针砭时弊,或以古鉴今,其《醉翁亭记》《秋声赋》等抒情散文,或寄情山水,或借景抒情,平易流畅、委婉曲折 。
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纂组,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 。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 。他自幼爱读韩愈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 。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 。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 。但他又假正了韩愈的某些偏颇 。在对“道”的解释上,他把现实中的“事”,看作是“道”的具体内容,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 。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并非“有德者必有言” 。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 。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 。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 。”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后来,知贡举(主管考试进士)时,又鼓励考生写作质朴晓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之作,概在摒黜之列 。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 。
欧阳修是杰出的应用文章家,不仅应用文写作颇有建树,而且对应用文理论贡献也很大 。欧阳修创立应用文概念,构筑了应用文理论的大体框架 。他认为应用文的特点有三 。一是真实,二是简洁质朴,三是得体 。欧阳修主张应用文应合大体、文体、语体,其理论已相当精深 。欧阳修对公文的贡献很大 。他写有公文一千一百零二篇,公文理论也很系统 。公文内容“必须合於物议,下悦民情”;形式“取便於宣读”,采用“四六”的语言形式(《内制集序》),开苏轼改革骈文之先河 。他自责其公文有“无以发明”,“意思零落”,“非工之作”,“拘牵常格”的毛病,主张内容要完整出新,有条有理;形式既要规范,又要创新 。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各体兼备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且形式多样 。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 。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 。《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其《归田录》《笔说》《试笔》等都很有名 。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 。
欧阳修的诗歌也很有特色,其中不少诗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了腐败政治 。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以议论入诗 。总的来看,风格是多样的 。欧阳修还善于论诗,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影响 。
欧阳修的词多写男女感情,如《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临江仙》(柳外轻雷)等,情思深远,婉转清丽,与晏殊词风相近 。部分词作表现了个人志趣抱负,如《采桑子》《朝中措》(平山栏槛)等 。而其《六一诗话》则开历代诗话之先河,影响深远 。
除文学外,经学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 。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
- 北宋名相王安石
- 北宋“红杏尚书”宋祁
- 佛教四大“吉花”
- 墓碑上的“故、显、考、妣”啥意思
- 最具“老北京”特色的民俗文化
- 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 俗语“雷打惊蛰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
- 蛇为什么称“小龙”
- 企业动态|步步高回应“网传即将倒闭”:一切正常
-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