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特别是他的文学成就震惊文坛,被誉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熙宁五年(1072年)卒于颍州(今安徽阜阳)私邸,享年66岁,赠太子太师,谥文忠,追封兖国公 。熙宁八年(1075年)赐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今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 。
欧阳修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2000年9月25日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园西依岗阜,东临谷溪,过去碑碣林立,古柏参天,成为清代新郑八大景之一“欧坟烟雨”,自然环境非常优美 。
宋熙宁八年(1075)欧阳修赐葬于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陆续有欧阳修的祖母李氏、继配夫人薛氏以及四个儿子和两个孙子葬在这里,欧阳修墓园实际是欧阳修的家族墓地 。欧阳修墓前有欧阳修祠堂,是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兴建的 。
欧阳修陵园在1958年“大跃进”和“文革”期间遭到破坏 。古柏被砍伐一空,碑碣流失,垣墙倒塌 。现仅存大殿,入门和东西厢房 。1988年文物部门开始着手修复 。现已建成欧阳文忠公陵园 。供人瞻仰 。
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欧坟建有陵园,坐北向南 。在南北中轴线上建有照壁、大门、内照壁、东西厢房、大殿,直通陵墓,四周包以围墙 。外照壁高5米,长6米,厚0.7米 。大门三间,门外左右修有闪墙、台阶 。内照壁与围墙同高,将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左右两侧置有便门,庭院中修有甬道,两边立有石猪、石羊等,对称排列,间隔3米 。庭院中东西侧各建厢房三间 。大殿(即拜殿)计3间,内设暖阁、神牌、神幔、供桌诸物,供展拜祭奠 。殿前有祭坛,长10米,宽5米,高1米 。园内旧有石碑40余通,植有松柏诸木 。
穿过大殿,即欧阳修墓冢 。冢高5米,周长15米并排西为薛氏之墓 。墓前旧有苏辙所撰神道碑一通,已遗失 。
陵园旧时碑碣林立,古柏荫郁,风景秀丽,有“欧坟烟雨”之誉,为新郑八景之一 。可惜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碑碣流失,古柏尽毁 。
大殿有欧阳修的官服坐像,以供祭祀 。西配殿内是他的生平简介壁画 。东配殿内是苏轼手书《醉翁亭记》的石刻,弥足珍贵 。
另有资料说,据传说,欧阳修与通许人王拱辰(宋仁宗天圣元年状元)关系甚笃,死后遂葬通许 。欧阳修墓位于通许县东南17.5公里的练城乡欧阳岗村西北角,墓南北长70米,东西宽80米,旧有祠,现已无存,清道光年间,通许知县粤西黎士华撰文立碑,上书“宋欧阳文忠公墓”,黎士华著有“欧阳文忠公墓田记” 。至清嘉庆年间,江西庐陵欧阳修的后代仍来此祭扫,后墓于“文革”初被毁 。
欧阳修是杰出的政治家,但他最大成就还在于文学和史学方面 。作为北宋古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复兴儒学的儒将 。他注重培养文学新人 。在祠堂的展厅里,有翻刻的王安石、曾巩、苏辙、苏轼等人的祭文 。这几位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是在欧阳修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时考中进士的,所以在祭文上都自称是欧阳修的门生,言辞恳切,对这位文坛领袖的提携是感佩万分的 。面对欧阳修这位真正的大师,那气度,那风骨,那才情,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不得不为之击节三叹!而反观现在的文坛和政坛,真让人寒心,不由得你不发出人心不古的感叹 。
欧阳修在史学方面成就巨大,编写有《新唐书》、《新五代史》和《集古录》等名著 。但是由于以恢复儒家道统为己任,致力于辟佛,编《新唐书》与《新五代史》时,凡涉及佛教记事者,均予删除之,使众多佛教资料没有保存下来,为此备受后来史学界的批评 。但后来,欧阳修改变了这一立场 。当时的名僧契嵩著《辅教篇》,宋仁宗读到“谋道不谋身,为法不为名”,深为感动 。韩琦曾将其文展示欧阳修阅后,乃谓韩曰:“不意僧中有此郎,黎明当一识之 。”次日,韩琦即偕欧阳修往见契嵩,“文忠(欧阳修)与语终日,遂大喜 。自韩丞相而下,莫不延见,尊重之,由是名振海内 。”欧阳修看到此书说:“吾辈议论尚未及一卷《般若心经》,佛道岂易知耶?”“当时排佛之心,已廓然熄灭而无余矣!”
【河南新郑欧阳修墓】 欧阳修后来在庐山又经祖印禅师的启迪,于是改变了排佛立场,忏悔往昔毁佛灭典之过,从此对佛教多有敬意,时常行文劝善,并自称“六一居士”,成为当时文坛的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