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 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故居

邵雍故居位于洛阳市定鼎路洛河桥南安乐窝村 。
邵雍,字尧夫,原籍河北范阳,生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卒于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 。邵雍30岁时,游至西京洛阳 。他看到洛邑居天下之中,有山水登临之美,有人物萃聚之繁,为一都会,可以观四方之士,便决定定居洛阳 。初迁洛阳时,住处简陋,难避风雨,生活颇为艰难 。后与寓居洛阳退职宰相富弼、司马光、吕公著友好 。司马光等为之集资凑钱,购买原五代节度使安审琦的故宅30余间,邵雍将其居室题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居士” 。今安乐窝村即由此而得名 。
邵雍的住宅在北宋末年遗弃民间,金代改为“九真观” 。明景泰年间(1450~1457年),河南知府虞廷玺访得其故址,始“缭以垣墙,植以树木,构堂三间,塑康节之像于其中”,后来又经扩建修复,保存至今 。
今存之邵雍祠堂,位于村内洛龙公路东侧,坐北朝南,原建筑仅存有清代硬山式“皇极书阁”三间及其他建筑四间,另有明清碑石数方等 。
邵雍是北宋时代主观唯心主义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其理学核心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皇极经世》一书中 。他当时官位不高,但却很有名气 。诸州县许多人乐意拜访他 。他死后被追谥为“康节”,以后又被捧为“圣人”、“夫子”,供奉于文庙 。南宋度宗时,又追封邵雍为“新安伯” 。明嘉靖时称邵雍为“先贤邵子” 。现在安乐窝小学内还存有不少明清有关康节的碑记和牌坊 。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
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 。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 。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 。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 。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 。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据《宋史》记载,邵雍30岁时来洛阳游学,被洛阳的秀美风光所吸引,始有定居之意 。初迁洛阳时,生活颇为艰难 。他在洛河南岸搭了一个草棚,做为栖身之所 。这里每逢下雨,满屋都是水 。附近的人都讥笑他,他却满不在乎,仍自称其住所为“安乐窝”,并赋诗一首:“家虽在城阙,萧瑟似荒郊;远去名利窟,自称安乐窝 。”
后与寓居洛阳的退职宰相司马光、富弼、吕公著等交往甚密 。在司马光等20余人资助下,购买了原五代节度使安审琦的故宅30余间 。邵雍还在洛河边开辟了一些荒地,收获仅供温饱 。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不以为苦,自号“安乐先生”,亲笔把自己的住所题名为“安乐窝” 。他的理想是“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他在《尧夫何所有》诗中写道:“夏住长生洞,冬居安乐窝 。莺花供放适,风月助吟哦 。窃料人间乐,无如我最多 。”表现了他对清静悠闲、乐天知命的隐士生活的满足感 。今安乐镇安乐窝村因此而得名 。
邵雍创“先天象数之学”,用象数推演方法去解释《周易》关于宇宙万物生成演化 。程颢、程颐兄弟称其理学为“内圣外王之学” 。他居洛阳40年,潜心治学,著述甚丰,颇有修身养性之术 。邵雍对《周易》的研究也有很深的造诣,故洛阳一带流传有许多他识签算卦、料事如神的传说 。收入小学课本的那首《一去二三里》的诗,也出自邵雍之手 。寥寥几笔,描绘出一幅春天到来后景色宜人的乡村田园风光图 。
邵雍年66岁病逝,被追谥为“康节”,葬于今伊川县平等乡西村荆山下,世人誉之为“圣人”、“夫子” 。
俗话说得好,“境由心造,乐由心生” 。大凡很容易满足的人,都是很快乐的人 。只要你愿意快乐,那么无论住什么样的房子,吃什么样的饭食,你都能像邵雍一样找到快乐的理由 。
人物生平
苦读游历
邵雍年少时期,也自认为才志出众,慷慨激扬的欲求取功名 。邵雍爱读书,几乎无书不读,求学中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刻苦 。为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力,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的刻苦地学习了好几年 。在苦读中他叹息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 。”,意即过去的人学习古人经典,还与古人做朋友,不单读古人的书,而且要广泛游历古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而我现在只是读了古人的书,却还没有去四方游历过 。”所以,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 。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齐、鲁、宋、郑遗址,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游历来增长见识,待到邵雍归来时,他感叹道:“道在是矣!”自此便再没有出去游历了 。
【河南洛阳 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故居】 学易悟道
当时李之才(字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便去见邵雍,并对邵雍说:“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意即“你知道宇宙万物周期发展过程的“物理”之学和有关性命的学问吗?”
邵雍回答道:“幸受教 。”,意指愿受李之才的教导,这样邵雍就拜李之才为师,学习了《河图》《洛书》,伏羲氏的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李之才所传授的这些东西都是久远年代流传下来的,而邵雍探索其中深奥的内涵时,往往如有神助一般的能妙悟、洞彻其内涵,最后获得的如同汪洋一般浩瀚博大的知识,多半是邵雍自行悟道所得 。
邵雍研习这些经典的时间越久,其德行也越来越为世人所称颂 。同时,邵雍的智慧也在增长中,他明白了天地的运动变化规律、阴阳消长的规律、世道变迁的规律,甚至对微小的走、飞行类动物和草本、木本植物的特性也一样了然于胸 。他高深的智慧,被当时世人认为已达到不惑的程度 。邵雍的学说不是模仿前人、偶然应验的学说 。邵雍悟到了伏羲八卦中自带的先天因素,并因此写下数十万言的著作流传于世,但由于他处于隐居状态,所以很少被世人所知 。
乐居洛阳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邵雍自共城迁居洛阳 。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所居房屋都是棚草做门的,难以抵挡风雨 。邵雍以打柴为生,亲自烧火做饭以侍奉父母 。虽然日子穷苦、一无所有,但邵雍却一副怡然而自得其乐的样子,为周围的人所难以理解 。当时的前宰相富弼、司马光、著名诗词家吕公著等退居洛阳,敬重邵雍,常常与之一起从游,并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带园地的住宅 。
嘉祐七年(1062年),邵雍移居王拱辰、富弼和司马光等人出资为其在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置办的园宅 。从此邵雍在园地上自耕自种,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为自宅起名为“安乐窝”,并自号为“安乐先生” 。
邵雍白天时常焚香安坐,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喝三四杯酒,微醉就不喝了,还没醉时常常兴致到了就即兴吟诗自咏 。春秋农闲时节,邵雍常出城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出门常乘一小车,让人拉着,随意而行 。士大夫家对邵雍的车轮声都非常熟悉,争相迎候,连小孩子、老人和那些仆人、衙役们都会欢愉的说“我家先生来到了 。”从来没有人直呼他姓名的 。有时邵雍在他们家住了一晚后留下书信后又走了 。还有热心好事之人,仿造邵雍“安乐窝”的样式建了新的别苑,等候邵雍的光临,并取名叫“行窝” 。
德感世人
司马光以邵雍为兄,他二人高尚品德为周围乡邻所仰慕 。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时往往说:“你做不好的市,恐怕司马先生、邵先生会知道的 。”有官员、读书的士子到洛阳,即使不去拜访官府,必会去邵雍住处拜望 。邵雍德行甚为纯正,来拜访的人一望就知邵先生之贤良,但邵雍自己却从来不表露自己,也不提防别人什么,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没有避讳的 。与人交谈,喜欢说人家的长处而不喜欢说别人的缺点 。有向他问教的他总尽力解答,从来不用强制的方式向别人说教 。邵雍待人不分贵贱,都是一样的诚恳 。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被他感化了 。一时间洛阳人才辈出,忠厚之风闻天下 。
熙宁三年(1070年),宋神宗全面推广新法,官吏受胁迫难以推行,有的就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想要离开 。邵雍居住在州县的门生旧友都带着书信造访邵雍,邵雍说:“这是贤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苛严,能尽自己为官之力对百姓宽厚一分,那百姓就会受到一分恩赐 。弃官对百姓又有什么好处呢?”
隐而不仕
宋仁宗嘉佑时,皇帝下诏求散失的贤才,西京留守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任命他为将作监主簿,下诏再推举有杰出才能的人,补任颍州团练推官,都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 。
病卒简葬
邵雍患病垂危期间,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这些知名人士早晚在他跟前守候照料,将死去时,大家在外厅共同商议他的丧葬事宜,邵雍都可以听到那些商议的话语,就召唤他儿子邵伯温到跟前交代说:“诸君欲葬我近城的地方,应当从于先祖的坟地,一切从简 。”
熙宁十年(1077年),邵雍去世而简葬了,终年六十七岁,追赠他秘书省著作郎 。元祐时又赐予他谥号康节 。
程颢所做的墓铭志里称邵雍的学问纯正统一而不杂乱,就邵雍所达到的境界,可以说是安且成矣 。邵雍所著书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诗有《伊川击壤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