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自贡扎染是古称蜀颉的扎染艺术,四川省的地方传统手工艺术珍品,自贡更为主要的产地 。自贡扎染工艺性强,以针代笔,无一雷同,色彩斑斓,款式多样,扎痕耐久 。
近年研制的棉、麻、丝、缎、皮革、绒等质地的多色套染,永隽雅秀、韵味天成,图案设计富于情趣,特色浓郁 。
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主要染料来自苍山上生长的寥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尤其是板蓝根 。板蓝根先将之泡出水,注到木制的大染缸里,掺一些石灰或工业碱,就可以用来染布 。扎染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旧籍生动地描述了古人制作扎染的工艺过程:"'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 。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 。"扎染的主要步骤有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等,其中主要有扎花、浸染两道工序,技术关键是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 。染缸、染棒、晒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 。
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 。扎花是以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现范围广泛、刻画细腻、变幻无穷的特点 。
浸染,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 。如此反复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 。缝了线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纹图案,又因为人们在缝扎时针脚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样,其艺术意味也就多了一些 。浸染采用手工反复浸染工艺,形成以花形为中心,变幻玄妙的多层次晕纹,凝重素雅,古朴雅致 。
现在扎染普遍应用在壁挂、丝巾以及服饰上面 。扎染壁挂是扎染产品中提炼出的最高的一种工艺,它溶合了设计师与扎染之间的伟大创造,将所有的技巧与精华表现出来,产生现代艺术——染缬壁挂 。丝巾是现代妇女的一种装饰品 。是美化生活、点缀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台布则是家居装饰的一个品种,丝巾、台布种类繁多,尺寸不一,其色彩艳丽,古朴 。扎染服饰如全棉汗衫,连衣裙,半裙,上装,裤子,袜子等 。花形有自然花纹与定位花形,此装具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
扎染可用在真丝、全棉、化纤、皮革、麻、毛等面料上 。件与长度不限,匹料生产不开剪,不破损,人们可以任意使用裁剪 。
扎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 。自贡扎染要坚持本土特色,坚持文化传承 。自贡扎染选取本土生长的板蓝根作为原料,做成靛蓝,用自己做的纱,自己做的土布,烧一锅染料,染出具有自贡特色和传统文化精神的扎染作品 。自贡扎染是汉族扎染,代表着汉族文化 。与大理的白族扎染和湘西的苗族扎染相比,它们的文化底蕴不一样,表现的手法也不一样 。
【四川自贡扎染】 自贡扎染每一个图案都有寓意,讲究对称美,从始至终每一条线都要连起来,表示连绵不断,这是汉族文化的特点 。传承自贡扎染,技法和文化底蕴缺一不可 。扎染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它特有的有别于其它染织物的个性 。它朴素自然,蓝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化合成的 。扎染在人们心目中已成为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徽 。
- 四川望江楼古建筑群 成都标志性建筑
- 邓小平与成都名胜
- 四川蓬安周子古镇:司马相如故里
- 四川美食汉源坛子肉
- 四川九寨沟南坪曲子
- 四川福宝高腔山歌
- 四川阆中巴象鼓舞
- 四川大邑西岭雪山 成都第一峰
- 四川小金县四姑娘山 东方的阿尔卑斯
- 四川通江银耳的来历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