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人尽皆知的谚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用来比喻救人功德无量 。可是“七级浮屠”是什么意思,为啥拿来和救人作比喻?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浮屠是什么?】 浮屠一词,其实是佛教用语,也称浮图,佛教也被称为浮屠道流传于后世,后人将其简化为佛字 。
浮屠还有另一个含义,就是佛塔,在佛教教义中,建造七级浮屠,犹如供奉百尺大佛,此般功德是很大的 。所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指的就是救一人性命,其功德比建造七级佛塔还要伟大 。
只有德高望重的得道高僧,才能有资格在死后筑塔,这些佛塔分为两种,一种是僧塔,一种是佛塔,僧塔最高只能筑造七层,也就是七级浮屠 。而得道高僧,圆寂后后则可以享受佛塔待遇,可将肉身和舍利一同供于佛塔内 。
“七级浮屠”就象征人生划上完美句号,比喻人一生功德的至高无上境界 。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意思就是:救别人一命的功德,超过了可以为你建造一座七层佛塔的待遇,功德至高无上 。
河南境内的少林寺,寺院后山的塔林,这里是少林寺历代有德有望僧侣的墓地,根据身份地位,这些佛塔的层数也各不相同 。
塔林位于少林寺西500米处的少溪河北岸,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 。这里的塔密布如林,高低不一,大小不同,故称“塔林” 。塔是佛教的产物,起源于古印度 。塔又名“窣堵坡”、“塔婆”,为梵文译音,又译作“浮屠”或“浮图” 。塔最早是用来存放佛舍利和经卷的 。佛教传入中国后,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塔由最初存放佛舍利延伸到佛教徒的葬制上,僧人圆寂后为示其功德,也开始建塔,少林寺塔林就是为历代少林高僧建的功德塔 。
塔林古时称为少林的“祖茔”,亦称“塔院",乃少林寺历代僧人的墓地 。少林寺僧圆寂火化后(亦有非火化者),将骨灰放入地宫,上面建塔以示纪念 。塔前有塔额,标僧名及称谓,塔后多有塔铭,记述僧人生平 。塔林现存有唐、宋、金元明、清古塔229座,现代塔2座,计231座 。古塔中,有朝代可考者,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8座、元塔43座、明塔140座、清塔10座、年代不详者24座 。
塔林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跨越朝代最多的一座古塔群 。1963年6月20日塔林被河南省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塔林古塔千姿百态,是少林社会、经济状况和宗教制度的反映 。塔形的不同,大致取决于这几方面:一是僧人在佛教中的影响和社会地位,地位越高,建塔就大而精 。二是僧人的经济状况 。少林寺实行的是家族式的“子孙堂”制度,其塔均由其弟子建造,家族经济条件好建塔就大而精 。三是与社会状况有关 。一般来说,社会安定时期,塔就建得多而大,反之少而小 。四是不同时代塔式不同 。
塔的形态是佛教禅宗与世俗文化、诸家学说融合的见证 。塔受世俗文化影响较深,塔的大小等级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 。塔有一、三、五、七级之分,等级最高者为七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级浮屠” 。这表明佛教实际上也存在着等级制度 。塔林中塔层为单数,是受世俗“单数为阳双数为阴”的建筑阴阳思想影响所造成的 。塔上的塔铭,与社会上俗人的“墓志铭”是完全相同的 。塔林中刻着八卦的塔,是佛教禅宗吸纳诸家文化的表现 。
塔林是中国古代建筑、雕刻、书法艺术博物馆 。塔林古塔总体分石制和砖制两种,形态有唐式、宋式、金式、元式、明清式,有长方形、四边形、六边形、柱形、锥形、瓶形、圆形、喇叭形等 。塔林中的229座古塔,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 。这些造型各异的塔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塔上的砖雕、石雕造型精美,独具匠心,为雕刻艺术珍品 。塔上的塔铭、塔额,篆、行、草、隶、楷应有尽有,各具特色,为难得的书法艺术品 。
塔林是历史资料库 。少林寺塔林横跨唐、宋、金、元、明、清六朝,不同朝代所建的塔,为研究各代塔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塔铭上所记述的历史事件,内容之多、连贯性之强,是少林寺诸多历史史料不可比拟的 。塔林中日僧邵元撰写并书丹的照公和尚塔铭,为中日古代友好交流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物证 。
- 河北文安西码头“三羊吃一菜”的传说
- 河北文安婴儿过“百岁儿”的风俗
- 武汉人“过早”的饮食习俗
- 湖北武汉武昌区旧俗 甘蔗节
- 印尼三宝垄 唯一以“太监”命名的城市
- 四川苍溪唤马剪纸
- 江西乐安罗陂庙会
- 古代生子习俗
- 江西吉安薄酥饼
- 江西铜鼓客家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