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隶属于江苏省扬州市 。地处于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东与泰州市接壤,北与高邮市毗连 。
江都区早在五六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从事各项农业生产活动 。春秋时期属吴国 。秦楚之际,项羽欲在广陵临江建都,始称江都 。建国后,江都县治所设于仙女镇,江都县的辖境包括邗江区 。1956年设仙女镇以西之地为邗江县 。1994年7月,江都撤县设市 。2011年,正式撤市设区,称为扬州市江都区 。
民俗文化
“三月三”庙会是古镇仙女庙的传统“节日” 。据说,此会始于汉代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造反,天下大乱,三月初三,汉高祖第九代孙刘秀被王莽追逃到蔡家庄一带,为一渔夫所救 。后来,庄民感念刘秀的福泽,特建金龙王庙(乡民以为皇帝是金龙化身) 。此后每年三月三,都有四乡八镇的村民前来烧香朝拜,渐而演变成庙会 。也有人说这“三月三”与农事有关 。农忙开始,乡民总是祈求风调雨顺,所以,这一天先祭奠一下龙王,以求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
传说总归是传说,对于身居乡间,辛苦劳作的人们来说,这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庙会的来源并不重要,但这一自娱性的节日倒是令人向往 。庙会那天,镇上的居民要事先邀请外地的亲友赴庙会 。于是,方圆数十里的男女老少云集镇上,甚至扬州、南京一带的都市中人,也有乘车赶来的,场面煞是壮观 。
这一日,龙王庙庙场四周,商贩云集,各种小吃遍布,诸种土产杂陈 。耍猴的,舞刀枪玩棍棒的,打莲花落唱道情的……吆喝声、叫卖声、锣鼓声,还有孩子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合成了“庙会交响乐”,二三里外也听得见 。庙前有一处平地,但见香客摩肩接踵,面容虔诚,烧香的、烧纸锭的,火光熊熊,浓烟升腾 。庙堂内灯烛辉煌,香烟缭绕,钟磬悦耳,一片伽蓝香气 。
10时许,行香开始,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起程了 。只听锣鼓喧天,鞭炮震响 。“马批”(充神马的人)赤着上身,穿红裤,脸涂花纹,口中横衔一枝五六寸长铁签(代马嚼口),手执四五尺长的铁棍,在神前跪拜踊跃,挥舞开道 。其后是香火队,信徒们背着香袋,手执香火,排成4行,徐徐而行 。只见烟雾缭绕,缥缈弥漫,如入仙境一般 。紧随香火队之后是鼓乐队,乐师身穿青衫,腰束黄带,手执鼓、钹、笙、箫、弦子、二胡等乐器,演奏乐曲,但听鼓乐喧阗,清亮激越;丝竹和谐,悠扬动听;声伴乐和,优美悦耳,在半空中萦回不绝 。接下来,是人数最多的化妆娱神的歌舞队,各种歌舞争奇斗胜,美不胜收 。一出绚丽的“八美争艳”,把历朝的醉贵妃、病西施、笑褒姒、恨妲姬表现得各具个性 。高架秋千上,穿红着绿的姑娘,忽上“九天摘星”,忽下“海底捞月” 。最独特的要数龟蛇斗法和耍木头人戏的 。扛着一个小台子,周围有布挡,上面挂有一排排尺把长的小木偶,台前挂有一个小布帘,艺人在布挡下面一手牵引线,一手敲大锣,嘴里唱着台词,台上的小木偶就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什么《猪八戒招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集生、旦、净、末、丑和文场、武场于一身,口里喃喃念语,三步一跪,五步一叩,感谢神明恩宠,祈祷保佑平安,虽为愚昧之态,但拜者都是心虔志诚 。行香队伍吹吹打打,热热闹闹,行一程停一阵,停一阵行一程,缓缓地绕镇一周后再返回龙王庙,此时已是红日偏西……
“三月三”是庙会也是集场,十里方圆,处处是货摊,吃、穿、用、耍,琳琅满目,五彩缤纷 。从正月起,外地商贸和手工业者,即分水陆两路,或肩挑驴驮,或推车乘船,从四乡八镇涌向仙女庙,其中有土特产品、农副产品、农具,也有一些小商品 。最多的是“窑货”和“水鲜”,窑货即宜兴一带的大缸、沙缸、砂锅、绿瓮、锅碗瓢盆等,水鲜则是宝应一带的藕、荸荠,所以“三月三”的江都集又称为窑货集和八鲜集 。而通州大布及本地的家机布也倍受欢迎 。赶集的人几乎个个都拿着购来的物件,尤其是农民,扛着买来的崭新农具,眉飞色舞,喜气洋洋,那神情,远胜于刚看了一场社戏 。
【江苏扬州江都区民俗文化】 “三月三”龙王庙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精心组织、规模盛大的“三月三”新庙会 。届时,各地商贾、群众云集江都镇大街上,有来卖货的,有来买物的,有来看热闹的,有来采风的,还有来谈对象相亲的,万头攒动,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集市上各种货物应有尽有 。许多部门、单位借此机会,纷纷走上街头,开展各种宣传活动 。农民在集市上不仅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还能在无形之中受到文明的熏陶 。
- 江苏徐州酒文化
- 江苏大丰风俗文化
- 江苏镇江民间皇姑菜的由来
- 江苏东台陈皮酒
- 泰兴庆云禅寺
- 江苏泰兴季三鞑子的传说
- 江苏海陵唱凤凰
- 江苏兴化茅山会船
- 江苏泰州海陵唐甸庙会
- 江苏泰州田河民俗:建房“说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