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 , 喝不过苏北;黄河两岸 , 喝不过丰县;丰县喝倒 , 沛县正好 。”这首带有徐州特色的酒谣是对徐州人酒量酒风的客观描述 。以前 , 好多外地朋友跟我说“到徐州又喝多了……” 。这类话我已经听得太多了 , 我告诉他们:“到了徐州 , 没喝酒或者没喝多 , 你再把这个当成新闻告诉我 。”其实很多朋友的酒量不小 , 为什么次次来 , 次次倒呢?这就跟当地的劝酒风俗有关系 。
徐州是刘邦的故里 , 也是“汉文化”的发源地 。刘邦本身就好酒 , 发展到后来 , 酒桌规矩一套一套的 , 所以徐州人喝酒很讲究规矩 , 上来就是“头三杯” , 讲究点的 , 让客人先吃点菜 , 很多时候 , 一筷子没动 , 酒就喝起来了 。敬过酒后就要互敬了 , 第一次见面的 , 喝个认识酒 , 第二次见面的 , 喝个加深酒 , 好久没见面的 , 喝个感情酒等等 , 而且一喝最少是两杯 , 也可以一杯代替两杯、两杯代替四杯 , 正所谓“好事成双 。
另外 , 端酒是徐州酒桌上的一大规矩 , 是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的一种礼仪 , 有外地来的朋友 , 也会有人为贵宾端一个 。有人会说 , 我不能多喝 , 但你看到别人端着酒杯 , 站在你面前 , 如果拒绝了 , 会让端酒的人没面子 , 这时候你会怎么办?通常 , 被端酒的人只能硬着头皮干上两杯 。我曾经问过老人 , “怎么南方是敬酒 , 而我们是端酒?”得到的回答是 , 自古以来 , 南方富庶 , 而徐州的粮食产量没这么大 , 很多时候吃饭都成问题 , 用来酿酒更是一种奢侈 , 所以好东西要先让尊贵的人分享 。而现在白酒已经不稀罕了 , 但这种风俗还保存下来 。
过年吃饭 , 一定会有鱼 , 因为是讨“年年有余”的口彩 。在徐州 , 上鱼的时候要注意了 , 一定要把鱼转到主宾位置 , 而且鱼头正冲着主宾 , 鱼尾对着“三陪” , 鱼一定要主宾先吃 , 主宾没有吃之前谁也不能转桌子 , 否则要罚酒 。主宾吃鱼之前要和对面的喝鱼头、鱼尾酒 , 喝过之后才能吃 , 主宾和“三陪”用筷子夹住鱼头和鱼尾让大家吃鱼 。(还有种说法叫头三尾四、背五肚六 , 鱼头喝三个) 。
过年在徐州的各大饭店吃的酒席里 , 几乎都有一道徐州地方名菜 , 那就是“霸王别姬” 。“霸王”指老鳖 , “虞姬”指鸡 , 徐州名菜“霸王别姬”就是根据这一段发生在徐州附近的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创制出来的 。这道菜端上桌时 , 同样也是鸡头对着重要人物 。规矩重的地方 , 鸡头对着的人 , 要喝一个鸡头酒 , 俗话说“宁当鸡头 , 不当凤尾 。”“头”表示“首”在酒桌上当然表示重要人物 , 鸡头对着人先端起杯与大家共同喝一杯鸡头酒 , 他用筷子点下鸡头 , 然后用筷子取下甲鱼壳(连同裙边)送到他认为很重要的客人菜碟里 。
宴席快接近尾声了 , 这时候不要放松警惕 , 有酒量较大的没喝尽兴 , 会掀起一个小高潮 , 即自己喝满满的一杯酒(至少三两)而不安排别人喝 , 正所谓“弘扬汉魂” , 或者说一句“我来弘扬一下” 。他喝完后 , 一桌人也要跟着回应 , 虽然这一口酒用不着干掉三两 , 但这杯酒就有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徐州酒史
当年的泗水亭长刘邦振臂一呼 , 沛县顿时英雄倍出 , 很快就奠定了大汉朝数百年的根基 。英雄常与酒和美女联系在一起 , 大碗喝酒 , 大块吃肉就是他们的形象标签 。鸿门宴时 , 项王赐与樊哙与斗卮酒 , 哙起 , 立而饮之 , 赐与哙一生彘肩 , 樊哙覆其盾于地 , 加彘肩上 , 拔剑切而啖之 。以斗饮酒 , 吃生猪腿 , 比的是胆识和豪气 , 秀的就是霸气形象 , 胜利也就成了必然 。现在沛县歌风台的刘邦雕塑 , 依然高举酒樽 , 一看就让人明白 , 他要先领一圈 。英雄的形象是高大的 , 英雄的影响力也是泓大的 , 英雄爱的 , 我们也爱 , 英雄追求的 , 我们也跟风追求 , 所以英雄倍出的地方 , 民风也尚酒 。
徐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徐州也是主战场 。从小沛到下邳 , 从刘关张到吕布 , 无不在徐州豪饮朵颐 。兵家多的地方 , 粗人也多 , 秀才遇见兵 , 有理也讲不清 。粗人功夫高了 , 豪气足了 , 义气重了 , 就与英雄接近了 。粗人的爱好与英雄就有很多相似之处 。貂婵我等排不上队 , 但是吕布的酒我们可以喝到 。
酒桌文化
在门口对面的位置是主人被称“主陪” 。主陪对面一起来招待客人的这个位置称做“副陪” 。这两个位置各地叫法有点差异 , 但意思差不多 。
在主陪右手边的是“主宾” , 指被请的那位最重要客人 。坐在左手边的是“次宾”;相对应的 , 右面挨着主宾的是“副主陪” , 左面挨着次宾的叫“次陪” 。
徐州人喝酒 , 虽然不用大碗 , 但小杯也是用的少的 , 徐州时下的标准杯是二两二的玻璃杯(究竟是什么人最先时兴起来的这种杯子无从考证 , 但一瓶白酒正好能倒5杯) 。酒一般是白酒 , 度数一般是39度左右(徐州人并不太喜欢喝高度酒) 。
主陪一般要有一个开场白 , 客套一番 , 然后定个标准 , 就是说这杯酒要分几次喝完 。在主陪的带领下 , 大家一定要一起喝上第一杯酒 , 这个酒一般不碰杯 , 但是在举杯的时候可以在桌子上点一下 。
等主陪带领大家满饮此杯 , 该轮到副陪发言了 。同样是客套一番 , 也带领大家喝一杯酒 。
这个时候 , 客人要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一下谢意 , 一般是第一轮是主宾与主陪 , 副宾与副陪 , 依此类推 。
凑局:就是拼凑饭局 , 一个人要组织一桌酒席 , 总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 , 就需要组织者“凑一桌” 。有时 , 到开席时间了 , 人数太少 , 组织者就觉得喝着不带劲 , 还得临时调度增援 , 把人数凑齐 , 人数齐喝着才有意思 。
赶场:就是在同一时间要他去吃饭的“场”有好几个 , 不便推脱 , 就先参加其中一桌 , 喝上一会儿再到另外一桌 。
凑局与赶场 , 徐州大部分的人都应该熟悉或亲身经历过 。
在徐州 , 只要你有几个好朋友 , 就免不了隔三差五地聚一下 。由头也很多 , 像是过生日、交了男(女)友、发了一笔小财、生小孩、送行、接风等等 , 只要你想请客 , 原因不计其数 , 被请者也心照不宣 , 无非是找个原因聚一聚 , “喝”一顿 。
在喝酒的时候 , 被请人的义务就是得多喝酒 , 要“喝足” , 否则可能就是“不仗义”、“不够兄弟” 。
在徐州这样一个酒文化环境之下 , 拥有一个“海量”是一项能力的象征 , 是被人羡慕的 。不过依依还是要提醒大家 , 酒虽然好 , 但是酒多伤身 , 要注意适量!
徐州酒礼习俗
“端酒” 。徐州人给客人端酒 , 自己却不喝 , 还美其名曰“对客人表示尊重” 。遗憾的是 , 我遇到的所有客人都不领这个情 , 都对这种“不平等条约”提出抗议 。抗议归抗议 , 客人势单力薄 , 而且“吃人家的嘴软” , 只好忍气吞声把“尊重”喝下去 。也有就这个规矩跟徐州人较真的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 有人接待一个来大陆投资办厂的香港人 。这位先生愣是不喝给他端的酒 。他操着蹩脚的普通话反复质问我们:“第一 , 给我端酒我可以喝 , 你们为什么不喝?第二 , 如果说表示尊重 , 那么尊重应该是相互的 , 我来给诸位一一端酒 , 可是按照你们的规矩只能主人尊重客人 , 客人不能尊重主人 , 这个道理讲不通嘛!” , 纠缠了十多分钟 , 一杯酒也没有端成 。宴会结束后 , 我们徐州人对这位客商的评价是三个字“不上路” 。
“劝酒”什么“前三杯酒一定要干 , 后面可以随意” , “女士给你敬酒 , 你好意思不干吗?”“你不喝鱼头酒 , 我们怎么吃鱼?”等等 , 尽可以归为这一类 。其实 , 什么酒都可以喝 , 什么酒都可以不喝 , 喝不喝关键要看自己的承受能力 。但是 , 徐州人不管这些 。不仅如此 , 徐州人还会向客人灌输喝酒比身体更重要的理念:“只要感情真 , 哪怕打吊针” , “只要感情铁 , 哪怕喝出血”等等 。说得客人云里雾里 , 不知不觉头重脚轻 , 语无伦次 。
【江苏徐州酒文化】 论酒量比不上蒙古人 , 论饮酒的猛烈程度比不上东北人 。但徐州人酒桌上的风俗和礼节多 , 喝法也多 , 和其他地区相比 , 徐州有着自己相对独特的酒文化 。
- 江苏大丰风俗文化
- 江苏镇江民间皇姑菜的由来
- 徐州南山戏马台
- 江苏东台陈皮酒
- 泰兴庆云禅寺
- 江苏泰兴季三鞑子的传说
- 江苏海陵唱凤凰
- 江苏兴化茅山会船
- 江苏泰州海陵唐甸庙会
- 江苏泰州田河民俗:建房“说鸽子”